2345小说>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六十章 奔袭大武汉(一)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出了武胜,关南面是丘陵地貌,只是越向南丘陵也越少越低,几十公里后就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平原上只是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的山丘,确切地说,应该叫大土丘,这些小山丘水平高度都只有几十米,基本没有超过一百米的。

已进入平原,作为全军先导的骑兵旅的人立刻兴奋起来,从河北到河南他们都和宋哲武的司令部在一起,骑兵旅旅长韩光,还记得魏广惠的交代,一直约束着部队,一路上都是中规中矩的行军,这可把在草原上奔驰惯了的骑兵们憋坏了,特别是一些蒙古族士兵。此刻离开了宋哲武的视线,对于撒着欢奔跑的骑兵,韩光只是一笑。见旅长没干涉,几个团长也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立刻指挥者部队,一路向南狂奔。

在他们后面,是300多辆卡车装载着特种大队和二师一团的九千多人的部队随行。为了执行宋哲武奔袭武汉的计划,骑兵旅和二师一团组成先遣集团,由高宗宝亲自指挥,先期赶到孝感,为大军开路。特种大队的任务,是要在2日凌晨渗透进汉口、汉阳,控制汉口火车站、机场、汉阳兵工厂等要害中枢,配合后续部队占领武汉。

先遣集团进军速度很快,中午就抵达孝感。先头骑兵报告,孝感的杨腾辉师的阻击阵地,就在前面,有一个旅的桂军,一团立刻下车成战斗队形向孝感进发。特种大队则换上桂军服装,绕路向武汉方向出发,这些服装是早在涞源就事先做好的。空下来的300多辆卡车马上返回原路,去接后续部队。

宋哲武和萧国栋带着司令部赶到孝感附近的二师指挥部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而是后续的两个团也先后赶上来。宋哲武和萧国栋一下马就直奔二师师部。

二师师部里,高宗宝正在召开作战会议。宋哲武和萧国栋一进来,众人都站起身,高宗宝让出他的座位。宋哲武摆手制止他,要他继续组织会议,他和萧国栋在高宗宝的身边坐下。

高宗宝先向宋哲武和萧国栋介绍形势:“据侦查,孝感地区驻扎有桂军夏威第七军杨腾辉师,一个旅就在我们前方的两个小高地周围构筑防御阵地防守;一个旅驻扎在孝感以西,是为防被南阳方向的西北军;师部和直属部队以及一个旅,驻扎在孝感城内。在我们正面的这个旅,依托一大一小两座高度60米以下的高地构建了半环形防御工事,北侧高地驻有一个团,一小时前已经被我们拿下。南侧高地攻击未果,主要是敌人建了不少地下掩体,炮击时敌人都躲在掩体里,所以炮火对敌人杀伤不大。而且这些敌人很凶猛,竟然敢主动出击同我们拼刺刀。现在二、三团都赶到了,我们计划先以一团炮兵营和各营的炮兵一起进行炮击,然后分别以一团的一二两营在东,三四两营在北,发起攻击。引诱敌人进入阵地,攻击部队在冲锋到距敌人阵地200米时,停止攻击,再集中三个团的全部炮火对敌人阵地进行饱和攻击,歼灭进入阵地的敌人,而后攻击部队一举冲上敌人阵地。三团作预备队,二团先行在高地两侧展开,待一团占领高地后,一、二两个团从里外两面同时突击山后敌人的半环形工事,彻底歼灭这个旅。”

宋哲武看向萧国栋,萧国栋点点头。宋哲武转身对高宗宝说:“我基本同意你们的计划,这种战术我们在平时演习时也经常使用,相信战士们都会很熟练。火力强大,是我们的长处,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长处进行作战。我要对你们的计划提一点补充:敌人战壕工事的方位在上次进攻时你们一定都标注清了。”高宗宝点点头,宋哲武继续说:“我们以往毕竟是演习,这次可是真枪实弹的战场,为了避免出现误伤自己人,二、三两个团也要进行试射。为了麻痹敌人,两个团的炮兵要分开试射,三个团的试射就作为攻击前的炮火准备。待敌人进入阵地后,在集中所有炮火齐射,一举消灭进入阵地的敌人。”

宋哲武看了看手表,严肃地说:“现在是15时50分,17时你们发起攻击。具体部署你们还要细化,不过我要强调的是,特种大队早已经出发了,明天凌晨,他们会准时在汉阳、汉口两地同时动手,他们毕竟只有2000人,需要大部队的支援。所以你们必须今晚20时,前拿下这个高地,为我们的卡车围孝感。”

这时侦查参谋进来报告:“敌人在孝感以西的那个旅已经开回孝感。”

萧国栋笑着说:“回来的好,这正可以让你们一起包围起来。孝感能围住,不让杨腾辉出来就行,不要求你们一定攻城歼敌。我们没有攻击城镇的经验,但可以尝试攻击,为以后积累经验。你们要认真贯彻司令的意图,就是要发挥我们的优势,以强大的火力杀伤敌人,减少我们的伤亡。”

回到司令部。萧国栋忙着去参谋部地各个处检查部队地调动计划、物资补给等诸多事宜。毕竟这支部队还是太年轻。这样地长途行军没有一点经验。萧国栋不放心。宋哲武则抓紧时间吃饭。因为急于行军宋哲武还没有吃午饭。

一小时后。宋哲武已经站在二师地前沿观察所里。宋哲武告诉高宗宝继续指挥。不要向他请示。就趴在一架专为他准备地炮兵观测镜上不起来了。

炮兵试射在17时准时开始了。先是二团试射。虽然是试射。可威力同样非常惊人。保安军每团都有一个炮兵营。一


状态提示:第六十章 奔袭大武汉(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