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1926之崛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战序曲 扎赉诺尔(四)

坦京壕看样子并没有被彻底破坏掉,两辆坦克一时坏卿出口士,可这并不代表它们就无所作为,它们沿着防坦克壕来回游走,不停地用坦克炮和机枪消灭第二道战壕里的东北军的机枪掩体和火力点,掩护苏军步兵爆破防坦克壕。

随着那一段防坦克壕不断地被爆破,防坦克壕被炸得土石乱飞,苏军的坦克已经开始调转车身,试图越过防坦克壕攻击第二道战壕。

“命令机炮连,口迫击炮三发疾速射,目标万号、茁号地域结合

东北军的情况很危险,如果苏军坦克越过防坦克壕,第二道战壕就危险了。史明不敢再等,命令机炮连的迫击炮轰击苏军的步兵。

史明的命令一下,一直跟着他的四个传令兵中的一个,钻出掩蔽部,飞也似的跑向核心阵地。

由于扎费诺尔周边区域的射击诸元早已测定。从史明下令到炮击开始仅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弥发迫击炮弹就带着尖啸声飞向扎蠢诺尔,狠狠的扎进苏军正在冲锋的队伍中,在苏军的队伍中暴起阵阵血雨,泥土石块中夹杂着苏军的残肢断臂和血肉四散飞扬。

虽然苏军的突破口有四来米宽,甚至那个缺口在苏军的进攻中还在不断扩大。可是顺着缺口冲进来的几百名苏军,这时都集中在这一段狭窄的区域。队形十分密集,所以每一发炮弹都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从史明所在的高地看去,炮击的效果很好,就好似在灰色的背景上突然绽放开了弥朵黑色的圆形花朵。只是这黑色的花朵是伴随着苏军的鲜血和死亡怒放的。

由于苏军的坦克已经冲到了防坦克壕的边缘,这些炮弹都落在了坦克后面的步兵群里,对坦克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如果击炮弹落到坦克上,以它的威力,一定会把苏军的坦克炸坏,没炸到坦克,这让史明多少有些遗憾。

随着史明的炮声,扎费诺尔城内的山、野炮和迫击炮也开始对突破口,以及突破口以外的区域进行封锁性炮击。

在史明的望远镜的视野里,突然有两个东北军士兵翻上了防坦克壕的壕沿,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坦克,不过这两人很快就被打倒了,从坦克转动的炮塔可以看出,他们是被坦克上的机枪打倒的。

从战壕里接连又跃出六七个抱着集束手榴弹的东北军的士兵,两辆坦克急速的到车回转,躲避着奔向它的东北军士兵。意图通过它后面的苏军射杀东北军的这几个,士兵。战壕里的东北军士兵则借机重新组织起火力,压制射击后面的苏军,机枪掩体里的东北军也不顾苏军坦克的威胁,猛烈射击。密集的弹雨打得没有什么遮拦的苏军趴在地上抬不起头来。

苏军坦克因为没有后面士兵的掩护,再在这里就十分十分危险了,只好调转车身向突破口逃去。

两辆坦克一跑,苏军士兵也不敢再在东北军的阵地前停留,也都爬起身,迈开两条长腿转身就跑。

东北军的迫击炮开始追着苏军猛炸,一排排的迫击炮弹呼啸着扎到苏军后撤的人群里,炸得苏军血肉横飞,一路上又扔下许多尸体。

“告诉扎安诺尔,注意防炮,炮兵要马上转移阵地。”史明焦急地命令通讯兵。

旗语兵网刚发出信号,苏军的炮群就开始对扎蠢诺尔的东北军的炮兵进行压制射击。在苏军的重炮轰击下,一时间扎费诺尔城内腾起无数烟尘,炮火集中轰击的几处地域,正是东北军的炮兵阵地。从东北军的炮声推断,网才应该只是迫击炮来得及转移阵地,山野炮应该都没有及时转移。

史明很无奈地摇摇头。这一点第四路军做的非常好,他们的炮兵有一条近乎苛刻的条例,那就是在对方有火炮优势的情况下,除非是他们在炮击锁定的敌人炮兵阵地,否则迫击炮射击三发后必须转移阵地。

对于这一点,机炮连长给他解释说:“教导师师长梁芳,留学德国学的就是炮兵,德国人在对方炮兵射击后,三分钟之内就可以判定对方的位置并计算好射击诸元,第四路军的炮兵现在也基本上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第四路军的炮兵非常强调射击后及时更换阵地。”

现在看来,苏军也能做到这样,东北军的炮兵还在拿内战中的经验来和苏军作战,不吃亏才怪呢!

苏军的进攻部队并没有撤回到出发阵地,而是退回到被他们占领的那段战壕坚守。苏军的大炮在炮击了刃多分钟后。停止了射击。随着炮击的停止。战场上很快平静下来。扎蠢诺尔城内立刻忙碌起来,东北军紧张的调动部队,修补战壕、工事,成队的担架从战场上抬下来大量伤员。看样子东北军的伤亡不小。

史明放下望远镜,揉了揉因为和望远镜接触太久有些酸痛的眼眶,让一连副通知一连的战士们加紧抢修工事,准备迎接大战。

他知道,工卢静是暂时的,短暂的。苏军现在一定在根据网才的进必…儿。重新部署兵力,炮兵对新发现的火力点进行标定,做好准备后,一定会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

果然,一个小时后,这个,宁静就被从扎秀诺尔传来的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给打破了。

正站在掩体外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史明,向北方天空张望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敌机的影子。不过,他还是命令部队做好防空掩蔽。

他自己也回到了掩蔽部。通讯兵告诉他”扎蠢诺尔发来旗语,满洲里来电,发现十二架敌机越过满洲里向东南方向飞来,目标应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战序曲 扎赉诺尔(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