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足的人,虽然富有却是贫穷的。因为一个有着极大yù_wàng的人,即使富如龙王、应有尽有,但在“我要、我还要”的不知满足的心态中,感受着内在贫穷的煎熬。相反,一个知足的人,虽然贫穷却是富有的。想想看,一贫如洗也自得其乐,还有什么能让他失去精神的满足感?
这两种人社会上都有。有些人物质富有而精神贫穷,有些人物质贫穷而精神富有,谁更快乐?一定是后者。
我认识一个修行人二三十年了。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别人供养点东西,哪怕是一小块地毯也觉得多余,担心增加执著,送人了。“有点吃的,就够了。”这是他的生活,一辈子以修行度日,特别快乐。
我也认识一些富人,但正如佛经里所说,他们确实很贫穷,因为想要的太多:一辆车不够,要两辆;两辆不够,要三辆……可能有能力的话,一百辆都不够。没有车时觉得一辆就够了,但有了,为什么又不这么想了?
也许你们不理解那个修行人的简朴,但他担心增加执著的智慧,或许能提醒我们:即使你实现了某个梦想,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也要留心随之而来的痛苦。
我们追求一样事物,通常的理由是,我们觉得它美好。但在真实的观察中,这种美好是不确定的。
比如这束花,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觉得它美,但心情不好的时候又觉得不美;这个人觉得美,那个人觉得不美。如果在花的本体上确实有“美”这样东西,一种恒常性的、一成不变的或说实有的特性,那么所有人都应该看得到,你在任何心情下都应该这么认为,但实际上却不是。这说明什么?在任何事物上,都没有一种实有的特性。
这刚好符合佛教所谓的“空”。正因为本体是空的。你的感觉可以不同,每个人的评价也可以不同。
用“空”的认识看待人生,如果你能体会到一种虚幻性,就接近它了。可惜。年轻时你不一定懂。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认为有钱有地位才幸福,也常会想着“怎么更好看”、“怎么更快乐”。但长远想想,即使你变得好看了、有钱了,短暂风光一过,几十年后一样会成为特别难看的老人。那时候,你有再多的财富,能受用多少呢?能抵挡缺乏思想或信仰的落寞与孤独吗?
要知道,这些属于内心的东西,年轻时就该好好培养。但正值20岁的时候。我们根本不去想它。我们不思考人生的哲理,不探索宇宙万物的真相,也不想着将来有机会时去帮助可怜的人、回馈社会,我们不想这些。我们只顾眼前,不为将来准备。更不考虑来世,尽管这些必定会到来。
所以我认为,年轻人身体是成熟了,但心理还不够成熟,这种道理,可能要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才会明白。
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
如今网络发达,但很多同学上网。把太多时间花在一些没有用的知识上,以至于自己的心灵如同沙漠,没有智慧教言甘霖的滋润,也没有播下善法种子,一片贫瘠。
其实,你们自己也知道。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的。
我们需要对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有用的知识,需要慈悲助人的理念,而不需要那些损人损己的思想。
我们需要好好上课,过单纯的学生生活,而不是天天上网玩游戏。不好好睡觉,让生活失去规律。
我们不需要攀比,读大学期间,穿得一般好就可以,不需要太好,不需要这样那样地装饰自己。
我们可以吃得健康一点,这对身心、对学习有利。
寝室最好保持整洁,不要塞太多吃的穿的,弄得房间里乱七八糟。住处不清净,也说明心里不清净。以前我在泰国参观一些禅师的住处时,一进去就感觉特别舒服,简单、整齐,而且他们只吃中午一顿,其余时间都在修行。
其实生活可以这样,简朴一点好。为什么苏格拉底走进市场会感慨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也一样,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我们觉得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多数是贪欲作祟,弄来了也不会满足的。内心里这个越来越大的yù_wàng坑,用什么东西能填满呢?
所以,我们要经常清理yù_wàng带来的各种垃圾,绿化心灵,这样才能过一个干净、舒适的人生。
当然,活在今天的世界里,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肯享受物质文明,就会成为“怪物”而与世隔离。我并不是让你们变成这样。我的意思是,贪婪不会带来真正的人生品质,一味跟随yù_wàng而行,会活得很累、很苦。
满足感就是幸福感
应对贪婪之火的烧灼,最好的清凉剂就是满足感。有了满足感,我们的人生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所以我一向认为,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二者紧密相连。
最近新闻中常报道,在包括北京、上海等38座城市中,拉萨的幸福指数最高。连续六年都是如此。
有人说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此我并不否认。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拉萨人信仰佛教,并因为信仰而有了满足感,有面对困难和痛苦的能力。而且和拉萨一样,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那些有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大家也是因为信仰藏传佛教,懂得用佛教调整内心,才普遍享有一种幸福感。
有信仰可以隔绝灾难、度越痛苦
信仰的力量是可以被看到的。信仰佛教的人有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