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七卷 第六十一章 烦恼即菩提
益,无时无刻不是沐浴在诸佛如来真实教诲之中。为什么我们凡夫不会?真的那个关键就是宗门大德常讲的“你会么?”你会,你觉悟;你不会,你是凡夫,你还要搞生死轮回。你要是会了,恭喜你!你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你这个身在这个世间叫最后身,下一次如果再来的话。乘愿再来了,不是业报身,下次再来是佛身,你当下就转凡成圣。所以你得法界佛加持。这是这一品修行的宗旨。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烦恼即菩提”乃一句禅宗的偈语,一则英语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句偈语。故事的题目是“烦恼树”,译文如下:

烦恼树

我雇了一位木匠帮我修缮旧农舍。第一天的工作很糟糕,刚开始,他的汽车轮胎瘪了,耽误了整整1个小时;后来电锯坏了;现在忙了一天后他的旧卡车竟不能启动了。我只好开车送他回家。一路上,他像石头一样沉默不语。到达目的地之后,他邀我进去见见他的家人。

到了门口,他先在一棵小树前停一会儿。用手碰了碰树枝。

门开了,一进去,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棕色的脸庞溢满了微笑,他高兴地拥抱两个孩子。然后深情地吻了吻妻子。

告别木匠幸福的一家,他送我出门,再次经过那棵小树时,我不禁好奇地问:“进门前你在树前听一下做了什么?”

“噢,这是我的烦恼树。”他回答说,“我知道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许多烦恼,这是我所不能控制的。但妻子和孩子是无辜的,我不该把烦恼带给他们。我知道有一件事自己能控制,就是每晚进门前把烦恼挂到门外的树上。等到第二天早晨离开家上班时,再把它摘下来。”

“有趣的是,”他微笑着,“每天早上我准备把它们取回时。都会发现树上的烦恼比我前一晚挂上去的要少得多。”

禅书曰:“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佛家把菩提比作美玉和莲花,烦恼比作顽石和淤泥:没有顽石和淤泥,就不会有美玉和莲花。没有烦恼,就不会促使人悟得佛法;一旦从思想上摆脱了烦恼,这个人也就获得了佛家的智慧。因为智慧来自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烦恼树”的故事不啻生动地演绎了此理: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一旦“把烦恼挂在门外的树上”,进门以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棕色的脸庞溢满了微笑”。

生活中烦恼无处不在;烦恼与智慧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放下烦恼就是智慧;忘却苦愁,轻快便会即刻溢满心间。

烦恼即菩提,超凡入圣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时常在不知不觉中,就现出烦恼,有时现之于色,有时藏之于心,有时候无明一动,什么也不知道了;无明一作怪,就糊涂了。所以烦恼是障道的因缘,修道的绊脚石。

菩提是‘水’,烦恼是‘冰’;水就是冰,冰就是水,水冰是同体,没有两样。寒的时候,水就结成冰;热的时候,冰就化为水。换句话说,有烦恼时,水结成冰;无烦恼时,冰化为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简单地说,有烦恼就有烦恼冰--无明;无烦恼就有菩提水--智慧,这一点,各位切记!切记!我们修道,不要修了八万大劫,这个烦恼还是存在,天天靠吃烦恼而活著,若不吃烦恼,就要饿死,这真是很可怜的!

我们的疾病,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就是从贪嗔痴三毒所生。人若是没有三毒,什么疾病也没有了。佛法中的‘戒定慧’,就是医治‘贪嗔痴’的特效药,有药到病除的神效。所谓: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这种境界,就是没有烦恼。所谓‘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妄想的心也止了,攀缘的念也绝了,这就是真富贵。简单地说,‘不贪’就是富贵。人为什么要贪?因为不知足,觉得不够,所以要贪。没有私欲就是福田,如果断尽就是真福田。这点各位要特别注意!

‘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

这是至理名言,把它当做金科玉律,那一生就受用不尽了。


状态提示:第七卷 第六十一章 烦恼即菩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