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六卷 第五十五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
>童年应该是人一生的快乐高地。是人生乐观精神的发祥处,是痛苦时心灵能回航的港湾。一个人连童年都不快乐,他还能期望什么年龄更快乐呢!

在一股强烈的焦虑驱使下,中国家长普遍不把孩子的情绪当回事,他们觉得,孩子们现在好好努力,将来再去快乐也不迟。然而,仔细想想。一个社会连孩子都不快乐,都不幸福,那这个社会运行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所有成员都苦苦地捱日子吗?

另一方面,中国孩子也可能会感到“很幸福”,为了让孩子能更专心地学习,中国家长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了,中国小学生的家庭、社会角色很单一,除了解题高手外(一大部分孩子还达不到这个称谓),什么都不是。

一所小学快放学了。门口就如集市般热闹,各种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聚齐。几乎阻断了交通。各种家长,爸妈爷奶都翘首以待。孩子们终于出来了,家长们纷纷迎上前击,接,然后递上零食饮料,嘘寒问暖一番便护送上车。直接运回家,然后便是伺候他写作业、吃饭、再写作业。有各国生活经历的网友纷纷吐糟,经确认只有我国才有这场景,故被命名“中国式接孩子”。

父母对治安、交通怀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可以理解。但捧在手里怕化了、事事皆包办的态度却让中国小学生缺乏了基本的生活经验。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作文上孩子们没什么可写,只好生编乱造。一篇《秋天》的作文。南方孩子居然也看到了叶子落了。某班命题作文《一天早晨》,有好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在早上捡了一个钱包,然后直接导入拾金不昧的套路; 50名好学校的五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是否认识北斗七星,几乎都摇头,还有的反问:知道它做什么,也不考。

这代孩子太缺乏生活了,更缺乏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代孩子的将来可能的样子:缺乏乐观精神,缺乏生活情趣,能够热爱生活的人会是凤毛麟角。他们没有自己的见解,不喜欢从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中找答案,过分依赖他人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样的习惯最终会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地生活。

多数孩子在学龄前都会自主学习,学语言,学成人的各种动作行为,喜欢探究和刨根问底。这不奇怪,因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之一。李校长反问,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后会厌学?会丢弃自己的天性?

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被誉为全美最优教师的罗恩?克拉克,也算是西半球比较严格的小学教师了,他成功地将很多基础很差的孩子送到了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最终有所成就。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奥普拉评价他为“最了不起的人”。罗恩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热爱学习,并且有志于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谈到中国教育的问题时,他说“在中国,如果老师强迫孩子去学一些很难懂的概念和知识时,你却不为这些概念和知识增加乐趣和实践机会,那么你们就会错失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的机遇。”

罗恩教学的出发点就是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要通过自己——一位教师,把任何知识、技能的有趣点展示给孩子们。在讲雨中的小树林野营那一课时,他觉得这个故事实在很枯燥,便让孩子们第二天带伞上学,关上灯,放上雨打在篷布上的录音,在这个情境中,把这课上完了。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讲好短好快。

小学阶段的那点学习内容,你现在不教他,到了一定年龄,他自己也会懂的。因此,我们相信,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绝不在学习内容本身上,关键是学习行为,要让孩子们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才是小学教育给人生的大礼,而不是加减乘除或之乎者也。

在为了提高一两分而努力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不可能有精力关注孩子们的兴趣。而学生们呢,在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压力之下,这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厌学是正常的,不可能诞生什么兴趣,更重要的是,这还将造成他们一生的厌学情绪。

今天的教师们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千万不要拿孩子做工具,来成全自己的职业成就。今天的家长们也必须意识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注重兴趣,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性,不要拔苗助长。

如果我们不能减低社会竞争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是不是可能先隔离出一块净土,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静静地、快乐地、符合规律地成长,等到了中学,甚至高中再让他们去打拼吧。这样做,孩子才能积蓄后劲,长远的未来才会充满光明。


状态提示:第六卷 第五十五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