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乱臣贼子>第281章 讨伐刘备
备,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多做些准备,防患于未然是题中之义”。

‘胸’有成竹的李贤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看他这模样,显然对可能‘插’手的袁绍、曹‘操’有了充分的估算。

李贤如此,自然让人心神大定。

徐庶适时出口,道:“粮秣已经准备妥当,足够大军北征所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粮秣无忧,那么要考虑的就是选将、选兵的问题了。

闲置了几个月,好不容易遇到一场战事,众将都有些跃跃‘欲’试。

周仓抱拳请缨,道:“背嵬军一日未曾懈怠,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大军即可出征!”

徐和不甘示弱:“玄甲军也已准备就绪!”

胡庸搓着大手,兴奋不已,适才李贤已经应诺了他做先锋的请求,那么无论如何,这次北伐都有他胡庸一份!只是想一想就高兴的很。

徐盛张了张嘴,他也颇为意动,可无奈身担重任,脱不开身只能摇头惋惜。

赵云向来不掺和这等事情,他只听从李贤安排,李贤让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此次依然如故。

就在众人相继表态的时候,太史慈干咳一声,道:“主公,刘备这等伪君子,人人得而诛之,眼下朱虚无事,我也想北上乐安,讨伐刘备!”

太史慈虽然不是李贤的嫡系,可他却有着都尉的职位,而且,众人都听说了,李贤入主都昌之前,若不是太史慈拒绝回援都昌,说不定其中还会产生什么变数。

因而,对于太史慈,徐盛等人都报有一定的感‘激’之情。

谁可为将,谁可为帅,李贤心中有数,在他心中,赵云、徐盛、太史慈都可为帅,可赵云统领骑卒‘抽’不开身,徐盛又要护送船队,与公孙瓒‘交’涉,三去其二,只能指望太史慈了。

眼下太史慈主动请缨,李贤自然大喜过望,只听他笑道:“好,子义若是愿意出马的话,我自然是放心的”。

太史慈面‘露’喜‘色’,他虽然接受了都尉的职位,可总觉得自己有些无功受禄的感觉。

此番,太史慈迫不及待的想用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

“太史慈听令!”

“末将在!”

“三日之后,你为主将,可领本部一万兵马出征乐安国,可有异议?”

“末将得令”

“胡庸何在?”

“末将在!”

“你为大军先锋,领三千兵马先行一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懂否?”

“末将明白”

“骑都尉赵云”

“在!”

“你领千余骑卒随同大军出征”

“喏!”

“徐和、周仓”

“末将在!”

“徐和驻兵剧县,周仓驻兵朱虚,时刻防备曹军袭击,妥否?”

“得令!”

“尔等务必谨遵号令,违者,定斩不饶!”

“喏!”

将出兵事宜吩咐妥当之后,李贤便让众人回去准备了。

如今,李贤麾下有‘精’锐兵马三万五千人,此番出征乐安国,只派出了一万四千兵马,其余两万人马都在家中留守。

刘备滑如泥鳅,可以说是最善于逃命的家伙,李贤并不指望此番能够一击奏效,只要能够赶走刘备,趁势占据乐安国,将其纳入治下也就算达成了目的。

一旦前方进展顺利,李贤马上就会派出后续人马北上增援,确保胜利果实。

当然了,留下两万‘精’锐也有防备袁绍、防备曹‘操’的意思。

对于曹‘操’这等枭雄来说,谁也不知道他脑子里究竟想些什么,万一他哪根筋搭错了,宁愿放弃吕布也要与李贤厮杀的话,李贤须得提起做好应对措施。

兖州,濮阳城外,曹军在休整了一个冬季之后终于全军出动。

黑压压的四万大军将濮阳城围的水泄不通。

吕布听信陈宫之计,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固守城池,打算耗尽曹军‘精’力。

曹‘操’无奈,吕布主力都在濮阳城中,倘若他弃而不攻,即便曹军夺取其他城池,对于大局来说也无济于事。

因为,只要吕布实力未损,他随时可以出兵再把城池夺回来。

别无选择之下,曹‘操’只得选择最为耗时耗力的方式,兵围濮阳城。

吕布稳坐钓鱼台,曹‘操’也渐渐稳住心思,不再着急决战。

或是情愿或是被迫,双方六七万人马在濮阳城展开了长期对峙。

此时,胡庸率领的背矛士已经进入乐安国。

刘备闻讯之后当即派出张飞前往寿光迎战。

百余斤的丈八蛇矛,宛若神助的双臂,铜铃般的双眼,这便是张飞张翼德。

单挑,胡庸心知自己绝不是张飞的对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蠢蛋才干的事情。

在李贤的熏陶下,胡庸学会了用脑思考。

单从军卒实力来讲,背矛士无疑要超出刘家军一大截,只要胡庸不犯浑,万万没有失败的道理。

两军接触,张飞便看到背矛士身上那耀眼的铁甲,他脸‘色’微变,当下咆哮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与我一战?”

想到出征之前李贤的臻臻教诲,胡庸紧咬嘴‘唇’,强行抑制了斗将的**。

张飞犹在呼喝:“前方何人为将,鼠辈不敢对敌否?”

胡庸啐了一口,道:“兀那贼汉,莫要逞口舌之勇,孰强孰弱,一战便知,咱们手底下见真章便是”。

张飞眼睛一亮,道:“鼠辈也敢一战?”

胡庸


状态提示:第281章 讨伐刘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