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走进唐朝>659.第659章 三战大行城(五)

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围点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是辅助力量。

大行城主要依靠海运发展,摧毁了造船厂还不怕大行城的守军不出城相救,渤海国严格说没有水军,只有一些渔船和商船行驶在内河或者沿海,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对手,所以渤海国也不会去发展什么水师。

历史上围点打援的战例不胜枚举,窦天问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围点打援,但是并不妨碍窦天问使用这条计谋。二千步兵攻打船厂,另外五千骑兵埋伏在船厂以西的小树林中,只要等到大行城的守军出兵援救,就将他们消灭在船厂外。天衣无缝的计划,不过窦天问好像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想让大行城守军出兵相救,船厂必须已经岌岌可危,到了不得不救的时候才会选择救援船厂。

如果船厂与大行城一样固若金汤,大行城的守军如何会出兵救援一个不需要救援的地方,这才是围点打援的关键所在。也许在窦天问看来,攻打船厂应该不是什么难事,难道船厂还能比大行城难打不成。

窦天问看见的船厂不是一般的船厂,看见的三艘大型战舰也不是一般的战舰,三艘战舰虽然还没有完工,但是船上的武器早已经安装完毕,已经具备了初步试航的条件,只是这一切窦天问并不知道。每艘战舰在正式出厂前,战舰上的水手和士兵都会提前上船熟悉船只的性能,不可能等到战舰建成的时候,水手和士兵才能真正的看见自己的战舰。

二千石战舰上最多可以配置七十二门火炮,甲板上二到六架八牛弩,水手和士兵多达五六百人,完全是一座移动的水上堡垒。

王亮站在一艘二千石的战舰上,看见渤海国的士兵正在拆除船厂外的栅栏,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自己是父亲的独生子,虽然跟着父亲学习造船已经有十几年了,可以自己的梦想却是驾驶着自己建造的舰船劈波斩浪。王海舍不得王亮出海,至少在没有子嗣前,这种可能性根本没有,如今能站在自己建造的战舰上消灭敌人,如何不让王亮激动的全身颤抖。

由于船坞建在内河之中,而内河又是笔直的南北走向流入黄海,所以整个船坞的分布都像内河上支出的树干一样,斜插在内河之中,头朝东南尾在西北,这样的设计便于船只建成之后出内河进入大海。

三艘二千石战舰依次交叉排开,如果不是战舰还未完工,王亮都想把战舰驶入到内河中。二千石战舰是何等的威力,别人也许还不清楚,王亮却是心知肚明,第一艘二千石战舰在新城建成的时候,就是王亮进行首航测试的,当时的场景让王亮终身不忘。

船厂的栅栏离船坞足足有两里,中间不仅有道路,还分布着一些加工坊和房舍,王亮知道这些加工坊和房舍可能保不住了。原本可以在渤海国士兵拆除栅栏的时候,王亮便可以发动攻击,可是王亮不想就这样把渤海国的强盗吓走,既然来了王亮就希望能多留住一些渤海国士兵,至于生死可不是王亮考虑的问题。

渤海国士兵兴奋的将船厂的栅栏拆除,见没有遭到任何攻击,疯狂的从缺口处涌进船厂中,看见房屋就烧、看见东西就砸,手下没有一点留情的想法。船厂里的东西对于渤海国的士兵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木头在渤海国境内太多了,房屋中没有人,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这让饥渴的渤海国士兵无处发泄心头的怒火。

在点燃了几栋房屋之后,渤海国士兵终于想起来自己来船厂做什么的,目标就在前面,而且能够隐约的看见船上有人,只要有人就有财物,这些财物当然属于即将胜利者的一方,而胜利者只可能是渤海国士兵。

窦天问想进攻船厂的消息传到大行城,李景大惊失色道:“速将军,快去救援船厂,船厂中还有上千名工匠和一千多名水手,如果让窦天问占领了船厂,不仅船厂会遭到损坏,而且里面即将建成的战舰也会化为泡影”。

速拉丁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船厂的方向道:“这是窦天问的计谋,明里进攻船厂,暗里等着我们发兵救援船厂,等到我们救援船厂的时候,窦天问就会围点打援突然袭击我们,这么幼稚的计谋如何能骗过某的眼睛”。

李景可不管什么围点打援之计,船厂不能有任何损失,尤其是正在船坞中建造的三艘二千石战舰,那可是用钱堆出来的,如果没有了,自己怎么有脸见李烨。李景拉着速拉丁的手道:“速将军,无论如何也好把船厂保住,实在不行也要保住三艘战舰,否则某没脸见李刺史了”。

看着马上要哭出来的李景,速拉丁赶紧好言相劝道:“李城主不要着急,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你不知道那三艘二千石战舰的威力,某如何不清楚那些战舰的威力,就是把大行城中所有的武器加在一起,恐怕也打不过这三艘二千石战舰,李城主不用担心,慢慢看好戏,如果真的有什么问题,某一力承当”。

李景要的就是速拉丁这句话,如果船厂出什么事情,责任是速拉丁的,跟李景无关。

“轰、轰、轰”

随着一声声巨响,速拉丁和李景站的房顶也随之开始颤抖起来,李景赶紧拿起单筒望远镜向船厂方向望去,只见船厂中的三艘二千石战舰完全笼罩在白雾之中


状态提示:659.第659章 三战大行城(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