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璧假扮成络腮胡的模样,在市坊向马周当众负荆请罪,随后俩人击掌立誓,公平竞争获得郭小丫芳心的机会。
马周同意了,把市坊内的事情安排完,临走时对李白璧讲:“我明天再来,介绍你认识长腿和熊猫。哦,对了,今晚回去,把假面具摘下来吧,换来换去也太麻烦了。以真面目示人比较好,趁坊内的人还不太熟悉你的情况下。”
李白璧这次没反对马周的建议,诺诺答应下来。
因市坊午时开门经营,第二天上午闲着无事,在左祭酒的介绍下,马周与学堂里的学子们见面了。
学子们的年龄都在十岁前后,最大不超十五岁,与中学生不差上下。马周的年龄也只有十五六岁,其实比学子们也大不了几岁。
前天,当着大家的面,马周与于博士展开一场文斗,结局是马周获胜了。学子们见马周很年轻,与他们的年龄差不多少,产生非常高的认同感和期待感,觉得马周学富五车,腹有经伦,肯定能胜任助教一职。但是这年龄段的学生都处在叛逆期,有些调皮的学生心里不服,便想趁马周初次授课之机,再进行一番挑衅试探。
左祭酒介绍完情况走了,马周一个人面对济济一堂学子们,心里未免有些紧张,沉默很久不知如何张嘴讲第一句话,坐在学堂最前面有些拘束不安。
年轻的学子们翻着怪眼看着马周,不一会儿学堂里便响起嘻嘻哈哈的热闹声。胆大调皮的学生还大声质问马周,力挫于博士于须臾,以前是不是读过很多书。
马周摇头表示,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年轻时求学,读书也不多。那时的书是竹简书,全靠手抄写在简片上,然后再编成典册。每抄一本书都花费很长时间。那时的书虽不算丰富,但诸葛亮每读一本务必求精求深,这才成就大名,辅助刘皇叔三分天下,功盖一世。
学堂里一个稚嫩而稍带沙哑的声音挑衅道:“蜀国最终还不是败在了魏国手中?诸葛亮带领蜀兵六出祁山,损耗蜀国多少钱粮多少国力?却每次都无功而返。诸葛亮就是个大傻瓜,蜀国就是败在诸葛亮的手里!”
言辞虽然偏激,这名学子说的倒是实情。马周这时还有些紧张,竟然无言以对,沉吟一会才反驳:
“三国魏蜀吴中,吴国占据江东,凭长江天险以自保。且吴主孙坚、孙策、孙权通过三代郡主的苦心经营,积累下颇为不俗的实力。魏国占领中原一带,也有地利之便,因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况且魏王曹孟德礼贤下士,招揽到济济人才和如云的战将,实力也非常深厚。
而蜀国的实力却是最弱。诸葛亮辅助刘玄德,以最弱的力量与强于自已的两虎相争,坚守那么久,已属治国大才。若没诸葛亮超人的韬略,蜀国早被灭掉了,根本不会有三分天下之说。”
“那你有诸葛亮的天才嘛?要没诸葛亮的天才,为什么还来给我们授课?”还是刚才那名调皮学生又在挑衅。
这次引起了马周的注意,便向他仔细看去。他十四五岁年龄,小脸稚嫩,肤色微暗,不似其他学子白皙,脸上带着一万个不服气的神情,正挑衅地盯着自已。从脸面上看,此子书卷气十足,应该读过一些书。他刚才还说诸葛亮毁掉了蜀国,这句话见解确实不俗,由此可见,他还是有些见地的。
马周便想起了自已年少轻狂的求学时期,不也经常挑衅老师的尊严?但是,现在情况变了,自已成为老师,变成被挑衅的那位了。当着这么多学子被人置疑,马周很没面子心里也很不服气:都是我玩儿剩下的,要来就来点儿新鲜的好不好?
但马周不动声丶色问道:“请问这位学子,姓字名谁,如何称呼?”
黑脸蛋的学子起身而立,双手背在身后,有板有眼回答:“回先生的话,仆姓郑,名善治。‘善治’二字取自于《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十分流利地背完,郑善治小脸一仰,轻蔑地说:“我只背诵全书的一章而已。敢问马先生,能否背诵《道德经》全文?若是背不出来就不配做我们的先生,请你从学堂走出去。”
走出去?岂不是让自已滚蛋?马周大惊失色!背几句古诗已为难得呲牙咧嘴摇头晃屁股,《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全部背诵下来需浪费多少精力?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马周便反问他:“你能背诵全文么?”
“当然可以啊!”郑善治十分自豪:“我自已做不到,岂敢挑衅你啊!”
马周更吃惊了。遇到传说中的学霸了,看来今天要吃亏!这刺头比于博士还难对付!顿时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在学堂前面慢慢踱了几步,才底气不足地问道:“我背不出来是不是就得从这里出去?”
“学生比老师的知识更丰富,你还有脸呆在这里教我们如何读书?”郑善治快人快语,毫不留情讥讽。
“我若背诵全文,也只不过是留下。我可是县令派来的,本来就是这里的助教。所以你的挑衅对我来讲,是不公平的。必需再赌点什么才好。”马周觉得有些吃亏,本来就是助教嘛?还用你这毛头小孩子教训我合格不合格?
学子们一听,大概马周背不出,才抬出县令作挡箭牌,一时觉得把老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