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出去把找铺子的事儿先给落实一下,毕竟京城地段的铺子可是不怕转不出去的,可遇不可求,还是得赶紧下手为强。另外,顺便买套小院子,就算是买不了,那也得先租下一套,这样的话不用担心没地儿落脚了啊!”

“啥?大嫂,这么快?”惠娘听到张氏已经把事情安排好了,有点愣神儿,还弄得这样急急呼呼的,她就觉得有些接受不了。

“本来这次来京城除了打算在这边定居以外,就是为了来这边开铺子的事情。”张氏开始朝着正题上说着。

文世礼点点头:“嗯,咱们镇上那卤肉的的铺子开的还成,而且古公子不是也挺看好我们卤肉铺子的吗?还有亲家家的冰坊铺子,所以大家伙商量着便想看看,能不能也在京城这边开上一间。”

“京城这边毕竟比云镇繁华许多,要在这边开个铺子,若是口味好,地段好,那客源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同样的,这里的铺子,稍微好些地段的,那价钱也是不便宜的。不过,你们可以先在省城的各个街道转上一圈,看看行情再说吧!”宁玉霁站出来比较理性的分析道。

文世礼几人听了这话,都沉默着点了点头,他们来之前对于这些,也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惠娘和武泉带着文世礼他们,白天在京城的各条大大小小的街头小巷里头穿梭,晚上便由宁玉瑶和宁玉霁领着,带着几个表哥堂哥还有表妹去到处逛夜市,吃小吃。

如此几天下来,文致知可算是开了眼界,好好的见识了一番京城这边的繁华,彻底的发现自家人所居住的云镇,是真的没法跟京城这边相比的,其它的不谈,就光说这边的吃食,就比小小的云镇多的多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三日后终于找到合适的铺子和适宜居住的院子,接下来,惠娘和武泉便领着文世礼和宁书明先去去了看中的几家铺子瞧瞧。

“夫人,我都已经打听清楚了,那两家铺子的老板也是一家的兄弟,相邻而居,做着不同的生意,正巧想把铺子转让出去,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去,说是年岁大了,不想再做生意了,半生漂泊在外,到了老年只想回乡。”武泉一路简单的交代了下那家铺子的情况,在京城遇到这样的机率实在是太小了,本来京城就是寸土寸金,根本别说有机会成功在京城置产,那都一般是大户人家才会干的事。

惠娘听得满意,便加快步子进了那两家铺子,该了解的信息,武泉都已经花了心思,替他们了解了。这么多年武泉办事都是稳稳妥妥的,她相信武泉的眼光,既然他都觉得不错了,惠娘看了一圈下来,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本来两家做的生意就不要好大的铺面,勘察下来也都觉得很好。

所以,以文世礼和宁书明为代表,几人便迅速的与那两家老板,谈妥了铺子盘让的各项事宜,用两千两银子,盘下了这两个铺面。虽然价钱相较于云镇的那些铺面高了许多,但是文世礼他们做生意多年并不是那等没有眼界的,心里清楚的晓得这是在京城的地界,而且铺子还在京城算是繁华的街的里面,所以价格高些也是正常的。

拿到了地契和房契,原先铺子的老板约定三天后,便带着一家老老小小,收拾好行李启辰离开。虽然人家已经急着腾出了地方,不过文世礼他们并没有急着搬进铺子的后院去住,毕竟还有很多事要干,所以惠娘只是先派人将铺子里彻底整理装修,而后面能够居住的后院毕竟那里还是残留着原主人的气息的,总要好好的收拾一下,再把家具床铺啥的换了,再搬进去住。

买下了铺子,接下来便是要寻找合适的小院了,武泉这些日子也是整天的陪着文世礼几个,到处转悠寻找合适的房子,沿着京城的附近转了一圈,他们几个打听询问,跟着牙侩看了不下十来套院子了。

最后,宁书明速战速决,几相比较之下,在离着宁玉渊和宁玉磊三兄弟书院比较近的地界,选择了一套不大不小的三进小院,实在是三个儿子如今都越发的大了,需要的空间也相应的大了,看院子的时候宁二婶自然是跟在一起的,瞧着宁二叔看中院子的面积,是肯定够他们一家人住的了,虽说价钱还是贵的有些离谱,但是宁二婶仔细思量了一番,这书院周围的房子,贵些是肯定的了,到时候两个儿子读书也可以方便一点。

以后即使是他们一家子不住这里了,也不愁这院子会空在那里,至少是可以租赁出去的。

而文家尚未分家,一大家子更是难买房子,于是只好到京城城郊买了四进院子,虽然离铺子远了一点,但是铺子有个后院,能够收拾两间房间住人。

两家买下了院子之后,惠娘各自安排了几个婆子小厮还有丫鬟,把院里院外的简单收拾了一通,而两家的大样的家具自然是落到文致知的头上了。

至于宁玉陌和宁玉然已经开始温习功课了,京城的书院是需要通过正规的考试的,他们两人又瞄准了宁玉霁几兄弟所在的岳麓书院。

当然,京城也并非只有这么一家书院,其它大大小小的书院,也有七八家,但是名声最好的却是宁玉霁所在的这家。而且,每届的会试,他们书院去一百个学子,往往最后都能够有七十个考中的,所以每年才会有那么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挤破了脑袋,也要通过书院的入学考试。面临这样大的竞争,两兄弟却都是,壮志雄雄


状态提示:第八十六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