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网络游戏>全球殖民>第251章 海盗与华夏(下)

林道乾曾在今日泰国的北大年港、当年独立的小邦大泥国(渤泥国)建立定居点,但被明政府联合暹罗、柬埔寨和澳门的葡萄牙人所消灭。林凤本来有望占领马尼拉,但由于得不到国内支持而被西班牙人消灭。

为什么洋人的海盗在强国富民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今被认为是英雄,而我们的海盗当年一点也不比洋人的差,却不仅没有起到任何强国富民的作用,反倒当时死无葬身之地,今日我们仍羞于提起?

是我们的海盗太与政府对抗了吗?并不是。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海盗都是逼上梁山,而且上山后所惦记的还是招安,想要当一个听话的商人。从王直到郑成功,从林道乾到林凤,都有受招安的历史。他们的受招安也是诚心的,再次为盗,还是政府不信任给逼出来的。

是我们的政府不想扩张吗?也不是。那个时候的世界处在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哪个国家不想侵略别人,扩充自己的版图?如今的大国,哪一个不是吞并其他小国而形成的?纵观历史上的中国,强大的时期也要外出侵略、兼并,只有弱小时才以求和为主。那个时代,扩张是人性在国家层次上的表现,也无可厚非。

是中国的航海技术太落后吗?更不是。中国人早就发明了指南针,起码在明代之前,中国的造船技术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郑和能远航到东非沿岸,靠的正是先进的航海技术。

是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吗?是中国人缺乏航海的传统吗?是中国的内陆足够广阔,无需海外扩张吗?……这些都不是。

中国的政府没有进行海外扩张,更没有利用海盗去通过海外掠夺实现强国富民,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的黄土地文化。黑格尔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印度、巴比伦……占有耕地的人民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现在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何种程度——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是由其他民族把它们寻找和研究出来。”黑格尔的结论是:“西方文明是明是土黄色的内陆文化。”

曾经有种广受争议的说法。把中国文化概括为与蔚蓝色文化相对的土黄色文化,并指出,中国的未来要走向蔚蓝色文化。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尽管难免有激进偏颇之处。但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也不能不看到,传统文化的死穴是保守与封闭,是对外来文化的排斥。认识不到这一点,中国就无法全面现代化。今天的种种进步。不正是与世界接轨的结果吗?市场经济,人权与自由,科学与民主,这些都不是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内容,这些年来我们学习了,接受了,不就进步了吗?

从商帮的历史来看,我们有前资本主义社会最发达的商业,明清时有在今天仍有影响的商帮。这些曾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但这些萌芽没有成长为参天的资本主义大树。甚至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之后就迅速凋零了,其原因还不是这块保守的土黄色大地吗?在文化上,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固守自己那一套不合时宜的文化,拒绝学习外来文化,不接受全世界都承认的东西,哪能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只有以普遍价值为指导,自己的特色才会有声有色,永葆青春。今天我们研究商帮时应该思考的是,土黄色文化如何影响商帮。又如何消灭商帮。

土黄色文化往往自闭,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制度作为最好的制度,认为其他国家与民族都是尚未开化的蛮夷。这种文化正是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一直想在蔚蓝色文化之外,从自己的土黄色文化中寻找现代化之路,却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方向不对,找的路子也是歪路、邪路,最后仍然是远离现代文明。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如此曲折。百余年而没有进步,还在于拒绝蔚蓝色文化的方向不对。

仔细想来,保守的土黄色文化也并不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到汉代成为官方正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但直到明代之前,还不是那么保守,那么固步自封。

汉唐两代的强盛,正来自于开放。尽管当时的条件下,主要是陆地的开放,但已为中国吸收了从物质到精神诸多丰富的因素。宋元两代,除了陆地上的文化交流外,又有了海上交流的内容。尽管那时蔚蓝色文化还没有形成,更多是中国文化的出口,但对外来文化决不排斥。宋代的理学已经曲解了孔子的儒学,但还没有从思想变为实践,无论统治者还是人民,都只把它作为一种学说而已。

变化的关键是在明代之后。明初的海禁放大了传统文化中的不利因素,保守、狂妄成为主旋律。从那时起,我们就无缘与蔚蓝色文化交流,偌大的中国成为与世隔绝之地。到了清代,这种特点更为明显也更为固执。

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国人并不是向外部学习,而是更为强烈地抵制外来文化。即使要学习,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的技术来维护本位文明,而不是吸收蔚蓝色文化。直到今天,这种意识形态仍不时浮出,仍以这种心态来看世界。

明清以来对蔚蓝色文化的模式、对海


状态提示:第251章 海盗与华夏(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