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华人1892>第八十八章 对日登陆作战五

突击一团就是整个登陆部队的箭头之一,在大浦町与日军隔河相望,连日的春雨,使得只有十余米宽的大蒲河河水暴涨,将两军分割开来,大浦石桥也被日军炸毁,就连在日本最多的渔船、木舟都被日军搬运到阵地中,充当临时掩体,或者支撑土石沙袋,尽可能的阻碍中国人的攻势。充足的雨水,让挖掘战壕很是费事,到处都是水坑,泥泞不堪,对着雨过天晴才好转起来。

陆皓东就在一团炮营任职通讯参谋,突击团也只有能力把电话线普及到营部了。这让一团长廖明宇可以随时掌控炮营,最快速的指挥炮营对战局的支撑。炮营现在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掩护工兵四营,在河中打木桩,架木桥,以及对日军炮兵对垒了。

炮营主要装备了36门,57毫米

45倍径陆军速射炮,射程 0米,火炮统一全营近600人,都围住这36门炮工作了,算上各营的迫击炮连,一个团的炮火输出,远远高于日军的联队炮兵中队了。

23日12:00整,一团长廖明宇一声令下,炮营36门速射炮开始对日军阵地炮击:

“目标区域,6.5千米,三十六发燃烧弹急速射。”陆皓东在得到确认命令,向营长邓钧报告战斗准时开始,营长下达了第一个炮击命令。

36发25公斤重的燃烧弹,皮薄馅多,呼啸着飞往日军阵地,不断地爆开,燃起团团巨焰,炮兵们在三分钟内就把各自的任务炮击弹量打光了。这只是第一波热身,这种小口径的燃烧弹,比高爆弹的成本低很多,汽油和炸药的价值,在这个时期还不成比例。

一千多个剧烈燃烧的火团,点亮了大地,粘稠的易燃混合物迸溅的到处都是,日军的各种工事纷纷被点燃,掩体中的士兵是最好的受害者,粘稠的易燃混合物一旦溅射到日军身上,怎么扑打都无济于事,毒辣的火焰让人承受着无法忍耐的惨叫起来,忽而是满地打滚,或是嘶喊着求救,或者奔跑着扑向前些日子让人心烦的水坑,可惜的是,连日的晴天,水坑中浅浅的水坑,没有让在水坑打滚的日军好受,有了谁的稀释,反而燃烧的更剧烈起来,日军士兵不愧为忍者神龟似的生命力强悍,在巨大的痛苦中,想尽办法无法灭火后,四处乱跑,疼痛的挥舞着手臂,疯狂的请求在自己身侧的同僚扑打火焰,可是日军发现,开始用手拍打,手着火,拎起衣服扑打,衣服燃烧,,扑打救火,反而让更多的人着火,在几分钟时间里,就有千余人成为了火炬人,千余人的惨叫,回荡在大浦町的田野,极为震撼渗人。

火光中,日军阵地一片混乱,之前一直下雨,没有使用燃烧弹的炮手们,给日军来了个开胃甜点,这么说汽油弹中混合的有白糖不是。

恐惧随着日军的惨叫,在四周的日本人心中蔓延开来,在不怕死的人此时都会受不了的,你可让新组建的第二师团,决死冲锋,但是这样就无可救的活活烧死,没有人不心底发寒,不四处乱跑的,避开这个燃烧的地狱火场。

日军的四处乱跑,也暴露了部分日本人的兵力分布情况。

“方向左十五度,距离5.8千米有大批人影跑动”通过炮镜,在夜色中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的身影,再详细的就不可能了、

陆皓东官话比较好,咬字清晰向炮兵阵地通知坐标数据。

“左十五度,距离5.8千米,36发燃烧弹急速射。”炮营营长邓钧一声令下,操作手快速摇动高低机、方向机。

一阵阵摇动机械声响起。

“一连炮击准备完毕。”

“二连炮击准备完毕。”

“三连炮击准备完毕。”

“四连炮击准备完毕。”

不是盖的,为什么有一二三四的区分,就是因为你在军事技能中,准备时节,有快慢准确与否的区别,能数第一的,你才会被分到第一的行列中去,突击一团就是在全军比武中,全能第一,才会让你做突击一团的,不是随便给你这个称号的小事情。

“发射”。。。“发射”。。。“发射”。。。“发射”。。。

有了前面的热身,这一轮炮击速度就快多了,一平均18发

分钟的射速展开炮击。三个技术的燃烧弹,在两分钟内就打了出去。

烈焰在狂烧,日军在疯狂惨叫,夜空下的大浦町随着炮击的扩展,在长3000米、宽2000米的范围内剧烈燃烧。

日军火炮多数都收缩在隔河 0米以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日军的火炮射程只在5千米左右,在前期的跑战中损伤严重,不敢前出了。只能被登陆部队压着打击。

炮击很有节奏的进行了半个小时,廖明宇看着远方的大火,开始下令:“一营掩护工兵五营架桥,二营,三营准备渡河进攻。”

工兵营的战士,六人一组,扛着十几米的树干,快速想炸毁的石桥奔去,石桥被炸断了,可是桥的桥基还在。

夜色火光,桥对面不是可以看见有日军跑动,一营长穆文龙见工兵营行动起来,马上指挥迫击炮连向对岸日军开炮。

80迫击炮,携带方便,可以对2000以下的军事目标实施炮火打击,和第二师团的田中联队隔河对峙这么久,早把对手防御掩体观察的清清楚楚了。

“喯喯。。。喯喯。。。喯喯。。。”

“轰轰。。。轰轰。。。轰轰。。。”

迫击炮弹尖啸着,不断地在河对岸工事中炸开,沙袋和木片漫空飞溅,恍惚不安的田中联队只能被动的


状态提示:第八十八章 对日登陆作战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