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华人1892>第463章 乌拉尔战役(八)

两千多年封建制度下的中华民族,让中国人除了骄傲于国家民族的历史悠久,不是自大就是自卑,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历史的顶峰跌下低谷,缺少自信而变得懦弱起来,可是一旦有一个强悍铁血的带头人,哪怕是一个最胆小懦弱的中国人都敢拿起刀枪,绝对敢于和世界上所有的敌对者亡命厮杀,征战四方。

说句过份的话,以中华帝国国防军的战力和金雨如今军中的威望,只需金雨站出来吆喝一声,已经打出血xìng的国防军,就敢一人一脚把欧洲踏平了。

很长时间没有和金雨交流谈心的王栋,难得的和金雨坐在一起,敞开不为人知的小世界说闲话聊天,相互勉励,相互提醒着,生怕一个骄傲自满,心态变化膨胀到了极点,会刚愎自用,把中华帝国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国际威望又带向毁灭。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得益’,说得再好,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封建王朝中的皇帝,却没有几个真正能够从这句jǐng句中收益的。金雨和王栋都是制定了作战计划就要执行的现代人,可是来到这个世界,双方都怕被这个时代的人给同化了,兴起征服欧洲的念头,加大东西方世界的矛盾就很没有必要了——中华帝国自己的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已经够多了,在搀和进欧洲事务里去,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希特勒、墨索里尼、rì本天皇这种人为什么在会在二战中功败垂成呢?关键意见一点就是他们都想凭借三国之力去瓜分世界,这可是比英法美等殖mín zhǔ义国家更加疯狂的治世理念,这完全是不为世人所能接受的霸权主义。能落到好吗?

欧洲人有多么讲究zì yóu、平等、dú lì,作为现代人没有人可以无视西方人的理念。金雨、王栋和李楠三人可是知道,如果让欧洲人和中国人在一个国度里的话,那中华帝国迟早会被分裂、被dú lì了不可,比如还在闹**的台湾,在闹**的xī zàng,在闹**的东突组织,这些地区和组织的身后,哪一个背后没有西方人在撺掇支持呢?

反正不管怎么立威、争斗。金雨、王栋和李楠三人是不愿意插手欧洲人的事物,窥视欧洲的领土,顶多算是喜欢欧洲人的消费市场罢了,打掉‘欧洲压路机’俄罗斯帝国只是一个下马威而已,毕竟上亿人口的俄罗斯帝国的战争潜力可是欧洲第一的国度,死伤个千儿八百万的,伤不到俄罗斯帝国的筋骨。要是德国人死伤这么多人口,怕是快要到了要灭国的地步了。

有鉴于中华帝国的传统节节rì和二月份的多雨多暴风雪的东北部气候,中华帝国在东线的第二阶段攻势缓和了下来,西线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行省的两大对战集团的空战搏杀,却有效地牵制着俄国人的jīng力,在东西两线战场上东西不能兼顾。处于疲于奔命的险恶劣势。

作为乌拉尔战区总指挥的谢苗诺夫司令,虽然兼秋明前线总司令亲自指挥沙俄军队硬抗了国防军的一个多月的攻击,但是在国防军真的全力进攻下,却连一天都抵挡不住,还在头部受伤之后。很幸运很狼狈的逃回了叶卡捷琳堡,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因为国防军突击部队只是缀在俄军逃亡大军身后,赶羊似的驱逐俄军,让大多数亡命逃窜的俄军士兵们能有机会逃回叶卡捷琳堡和下塔吉尔。

如果让俄军知道国防军不想拿顶风冒雪长途运输上来的物资,额外的去供给给俘虏使用的私心作祟的小心思的话,俄军冒着被冻死的可能拼命逃跑的意志,肯定会减弱到最低端,留下当俘虏的人肯定会激增n倍,替国防军多消耗点粮食物资才好。

在中华帝国欢度节和元宵节期间,俄军硬骨头将领谢苗诺夫司令死里逃生般回到叶卡捷琳堡,借机喘了口气,真正的认识到国防军空地协同作战的打击能力,更加小心翼翼的部署乌拉尔战区的防御。

不得不说,西伯利亚高原恶劣的气候,在帮助了俄国人的时候,也在照顾着国防军,快攻与短打的进攻节奏,让俄军始终都把握不准国防军的进攻时间,

3月20rì,叶卡捷琳堡。

谢苗诺夫和谢尔盖布林等人亲临一线感受过国防军的攻击力后,正聚集在一起商议着防守事宜,就收到了铁路线南侧和东面的阵地,又开始面临着国防军的sāo扰战报。

被现代人称为北极熊不愧为北极熊,粗神经,一旦拼命战斗起来的时候,彪悍风格在什么时代都是不容外人置疑的,一根筋儿的吓人。

“该死的,这打得什么仗啊?”谢苗诺夫司令气恼的吼了一句,一拳砸在厚重的书桌上。

自从从秋明活着回到叶卡捷琳堡,谢苗诺夫司令以前沉稳坚毅的xìng格就变得有点乖张了,见识了国防军装甲突击部队的真正实力,现在国防军前线部队压在叶卡捷琳堡两侧让俄国人快喘不过气来了。

作为亲信谢尔盖布林副官和谢苗诺夫司令荣辱与共,理解自己的上司的同时,也更加的纠结了:“司令!我们虽然失去了车里雅宾斯克和秋明这两个重要的前沿据点,可是我们在乌拉尔战区中心地区的防御力量得到了加强。前出的车里雅宾斯克和秋明把我们的防区扩大了,这是极为不利的局面,让中国人可以从容的从两端进攻我们。司令!叶卡捷琳堡周边的乌拉尔山脉山高林密,反而利于我们坚守,拖延时间,为帝国反攻争取尽可能多的时


状态提示:第463章 乌拉尔战役(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