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华人1892>第367章 战争背后(十五)

“以前我国的学堂教育注重说教,而忽视笃行,只在意文章是否华丽,能否歌功颂德。”金雨认真的说教起来。

说服不了这种思想成熟的思想家,给不了人家合理的意见,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不起来一个拥有自主造血功能的教育体系。在这个胡人外族千年生存繁衍的广阔天地里,随着今后的文化教育产业扩大,需要的资金也越发巨大,还能不能有效的运转起来,今后还真不知道会是什么局面。

“谭兄!要知道学校本来就应该是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场所,至于学生会接受学到前人的什么经验,他们自己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汲取养份,别人代替不了。

实质上个体对知识的整合致少要经过三个环节,才能完全拥有知识,在个体行为习惯中显现出所学的知识。这三个环节为解释、理解、笃行。只有个体将所学的知识体现在行动做事的准则和行为习惯之中时,我们才认为个体彻底的拥有了知识。而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说教”,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解释和理解水平上,很少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解决问题,并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行动指令整合进行为习惯之中。

我们中国人考试,都是在纸张试卷上展现;动手能力考核,还在一一进行实践,怎么完善?都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是。

你从事教育改革很久了,谭兄!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最终要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因为行为之中体现出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并且不易忘记。解释水平上的知识很容易忘记,理解水平上的知识若不加以应用于实践,也会遗忘,所以学生学了又忘,忘了又学。这样循环往复,真正学成之人,可谓是凤毛麟角。人世间像李白杜甫和苏轼这种大文豪,又能有几个呢?记忆力超群的人又能有几人,不同的人总是要做出不同的选择。

正是这样。我成年后,我所掌握知识的大部分来自社会实践,而来自学校教育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可悲啊!西方一个思想家马克思说过,以往的哲学家在解释世界,而关键是要改造世界。

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在解释世界,而关键是要让学生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让学生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去改造世界并规范自身。显然以前的学堂教育是失败的,如今的学校更不能对学生做无用功,因为学校教育中没有笃行和没有付诸实践。使得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学生遗忘了。所以当今教育改革要加强学校中的实践课程。是不是这个理啊!谭兄?”

“你说的这么有感触,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既有国内的状况。又有西方国家的教学体系作对比衬托。我看啊!我不如你,还是你来主管文卫教育才好!”谭嗣同调侃的笑道。

实际上谭嗣同是真的听进去了金雨述说的一切状况,他可是从上个世纪末期,就开始进行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对西方教育体制并不陌生,长期奔走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线上。对教育改革的优势弊端无有不知。金雨这么一说他就完全接受明白了,已经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忧虑不过是杞人忧天,担忧自己这等传统儒者文士的地位,没有以前那么至关重要、显赫了罢了。

“别开玩笑了,我是什么水平,我还不清楚嘛!纸上谈兵可以,管理实践起来,还得别人来才行啊!我这人不擅长在自己不jīng通的领域工作的。”金雨笑笑摇摇头,理科和社会杂学自己尚可,文科在这个诗人多如草一样的时代,还是省省吧。

再说了,就算是辞官不干了,商务上的事业也不允许金雨跑来教书育人的,玩笑归玩笑,有些话是不能去较真的。

谭嗣同笑笑说道:“那倒是啊!我呀,也遵循一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等我五年任期满了,就去欧美大国去游历一番,也长长见识,看看英法德美等国,到底有没有你说的那麽好?”

“你这脾xìng和习xìng,倒是有一种孔子周游列国采风的风格。只是孔子命不好,处处碰壁,他的处事观念不能被列国大王所接受。等到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孙,把他的学术思想和治世理念改的面目全非了,孔老夫子的徒子徒孙才有了出路,上位了孔子也成圣人了。把一个在学术领域的大学者,仕途一无是处的白丁,捧上神坛做傀儡,官员们做得对了,是学有所成,错了是理解错误,孔老夫子就一挡箭牌了。估计孔子至今都在地狱生闷气:吾既然这么有本事,可是吾一生怎么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有混上啊!悲惨了,吾一圣人,千百年来直落个被人利用的用途啊!你们荒yín无耻,却要吾一个句‘食sèxìng也’给你们遮羞,歹命啊!吾又成遮羞布了,就差被人给缝成裤头了。呵呵呵!。。。”金雨开始开玩笑了。

“什么人嘛?连圣人都调侃,没有丝毫恭敬之意,金兄!不带这样埋汰人的啊!”谭嗣同一时间是再也笑不出来了。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面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学习别人的文化,根据自身需要,取其二三jīng要足矣。”金雨这次真的要掉了,来到这个平行的世界,不拽拽文,不多学些古文,有时真的无法和人深入交流。

翻译过来就是


状态提示:第367章 战争背后(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