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恐怖悬疑>无双鬼才>第三百七十五章 混战(三)

转瞬之间,王允府中的这第一批侍卫的攻击便冰消瓦解。大部分人浴血倒地,惨嚎呻吟。毕竟徐济的枪和史阿的剑不是这些人所能抵挡的。

徐济看也不看面前的伤者,转过头来,见到在自己身后的府门出已经拥进来了大队的幽影已经结成了战阵,便对府外的郭淮高喝道:“伯济,你留一千人在府外,给我守住外面,把那些待会儿来援救不识时务之辈尽数杀回去!”郭淮在外面答应了一声,徐济冷酷无比地看了庭院深深的如海王府,头也不回地对身后的幽影道:“我们兵分两路,记住我兖州的军法,不准杀害无辜的婢仆妇孺,违令者斩!史阿兄领一路,去吧!”

史阿领命,带着二百多人布成阵势,有如破竹般杀往王允平日办公所在的内府。他们才穿过花园的长廊,牵着猎犬正从那里经过直奔前方小亭处的十多明侍卫忽见来了这么多人,骇然大惊,弩箭早已经似蝗虫般飙射飞去,顿时便人犬不留一同倒在血泊中。

看来他们的方向和惊慌失措的样子就知道他们还不知道这府中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史阿大喜,如此一来,自己此趟任务就方便了许多:以有心算攻无备未有不胜者。史阿他们见人便杀,行动迅速之极,通往内府道路上的侍卫被他们斩瓜切菜般放到在地。另外一方面。徐济却遇上了猛烈地抵抗,带领手下的幽影才奔出几丈远。数百名王允府上地守卫便在前方左右穿出,这些人人人持着远距离格斗的兵器,在最前方的那数十名守卫更是满身的铠甲,一手持大半个人高的木盾护住身形。另一手以长矛重剑等兵器猛攻过来,徐济这冲在最前方的人当然是首当其冲的被攻击对象,只见那些守卫,厉喝连声。往徐济的坐骑狂刺。幽影见状迅速地收起连弩,反手抽出背在身上的斩马刀和军用斧。一拥而上。看看这些王允守卫的装备,就可知道他们是王允府中的精锐,连弩对这种浑身满是铠甲,前面还有盾牌手的结成战阵地士兵杀伤力实在有限。所以才会换上战命,斩马刀和军用斧。准备近身肉搏。

徐济见到这些侍卫不知死活,居然悍不畏死的攻击自己心爱的战马,一时之间心中杀机大盛,长啸声起。气势陡盛下,不退反进,闪电般冲入敌阵之内,手中长枪梦幻般击出,在瞬间之内幻化成了千百道银光,雨点般飙射到面前的盾牌上.

被银枪点上盾牌的敌人无不身躯狂震、虎口震裂、双臂发麻。惨叫着把盾牌抛到了地上。只一会儿的工夫。看似无懈可击地战阵便被徐济搅了个乱七八糟。这是必然的结果,虽然在同一时刻对付数十名敌人十分困难,但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徐济的枪招乃是师承陈到的群战枪法,力道强横无比。而且可以利用惯性持续攻击和扩大范围,所以一般人根本无法抵挡。

当然,在如此攻击后,徐济的战马自也失去了冲击力,手中银枪的威力自然减弱,故徐济的第二招才会是柔韧十足地变招,否则下面便无以为继。不过此刻因为那些盾牌手的退后原因。后面的敌人进攻的步伐受到了阻碍,被堵在了身后,一时间无法迫近徐济的三丈之内,也就无福消受徐济后续的杀招了。

看着徐济如同天神般傲然坐在战马上所向披靡,那些幽影热血沸腾,猛然欺身而上。挥刀砍削,举斧便斩,夷然不惧敌人的重型攻坚武器的距离优势,正有点混乱的敌人受此突袭,连忙挥舞兵器格挡。岂知斩马刀过处,长矛立即纷纷断成两截,寒芒透体,无不纷纷翻身倒毙。要知这时代的武器更多注重的硬度,其中以“百炼钢”制成的武器最为有名,但是在追求硬度的同时,武器也变得很脆,极容易折断。故才会有眼前的场面。

一时之间,遇上幽影斩马刀的敌人只有捱刀送命的份。

就在这时,府外的方向传来砍杀之声,像潮浪般的波荡着,那种喊杀连天的感觉实在是惨烈之极。看来,王允的援军以闻讯来到,自己要加快行动才行,徐济暗想。大吼一声,徐济再次出枪,远挑近扫,所到之所,尸身横飞。

转眼间,徐济便击溃了两倍于已的敌人,迅速地向里面移动。

此时,在王允府的门外正在进行第二场激战。

王允的大军在徐济等人冲进王允府中不长时间便迅速杀到。才一进入到街道,便被郭淮先一步散往全场,扼守这条街道的所有战略位置的幽影们用十字狙杀弩和连弩纷纷射杀。那些骑兵猝不及防下,被射得惨叫连连,纷纷中箭倒地,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本是完整的冲击队形,立时溃不成军,失去主人的战马更是横冲直撞,乱成一团。

埋伏在街道两旁房顶的幽影们审时度势,根据街道下面的战场的变化和敌人兵马的调动不断地在房上飞檐走壁般跑动,变幻着各种阵型射杀敌人。他们人人都以闪电般的手法不断发射,不断换箭匣。敌人见正面突击无法奏效还伤亡颇大,便想要绕到另外一侧突袭,岂知郭淮这长安的地头蛇早有准备,才一进入到另一条街道,又是一排排的弩箭准确无误的射出来。使这些敌人猝不及防下,一排排地倒了下去。攻势再度冰消瓦解。

不半晌地上已满是在血泊中痛苦呻吟的敌人,情况惨烈至极。而在东城的守军却安静之极。虽然此时已经是喊杀声震天,但是没有东城守将的命令。哪个士兵敢动弹?那些守将几乎都是贪生怕死之辈,身边有两个煞星待着。动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五章 混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