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科幻未来>武侠大棋局>第137章【空智的迷惘】(加更)

有句话说得好,侠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按道理,读书多的人更应该有气节、操守可言,但事实却是读书不多的人能够守住自己的节气,壮烈赴死;而学富五车的却士大夫、读书郎,却争先恐后地拜倒在敌人的脚下,为奴为婢心甘情愿。

这种情形,尤以明末为甚,明末的士大夫争先恐后先降李自成,再降满清鞑子,投湖自尽却嫌水冷,丢进了读书人的颜面。

可能是因为读的书多,所以就怕死,读书人如此,武林中人也是如此。

在金国尚存的情况下,丘处机老先生为了从龙之功不顾年迈高龄,像疯狂的粉丝一般追上了风一样的男子铁木真,然后促进了蒙古的崛起。

在南宋尚存的情况下,南宋国教天师教的张天师张可大向忽必烈抛媚眼,在遍布江南的天师教信徒中宣称忽必烈在二十年必将统一天下,并竭力鼓动天师教众为天下一统去刺杀南宋的官吏、军将,焚烧南宋军队的辎重、粮秣。

少林寺、武当也不例外,在中原沦陷后,面对蒙古一往无前的铁骑,它们也只能低头,承认了蒙元的统治,服从蒙元的调遣,在征战江南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襄阳城头也有他们的斑斑血迹。

武林各大门派、江湖各大帮派,但凡对蒙元不臣服的都被剿灭了,而幸存的门派、帮派在某种程度上是蒙元的帮凶、臂膀,丐帮也不例外。

这份讨元檄文出现在一线峡,出现在五大门派的联军中,这将是黄泥巴落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谁敢肯定,他们这行人中没有蒙元的耳目、哨探?

这次他们之所以能够成行,与蒙元朝廷的默许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明教是蒙元朝廷的肉中刺,所以蒙元就默许他们借道经过,希望他们两败俱伤——

残酷的现实是,明教竟然竭力避免两败俱伤,那再加上讨元檄文,蒙元朝廷会如何看待他们这五大门派的联合行动?

更糟糕的是,门派、帮派与蒙元朝廷的默契是隐秘进行,普通的弟子、帮众并不知情,现在他们手拿讨元檄文,一个个神情亢奋,指手画脚,争论不休,如果不能将这股风气打掉,那后果不堪设想。

……

空智的目光从灭绝师太、崆峒五老、鲜于通、何太冲以及部分小门派、帮派的首脑脸上扫过,颓然发现其中竟然有不少人被这份檄文打动,神色振奋。

空智自嘲,也许是这些门派、帮派力量太小,掀不起浪花,所以还没有进入蒙元朝廷的视野。

“诸位,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办?”

“魔教妖言惑众,”灭绝师太耷拉着眉毛,冰冷的字眼从她的薄薄的嘴唇中挤出来,带着丝丝的杀气,“这是他们惯用的把戏,就是为了乱我军心,堕我斗志。”

“师太言之有理,”鲜于通站起身来,潇洒地扇了两下扇子,然后想起现在气温寒冷,这种动作太显多余,急忙收拢铁扇,“魔教伤人而不致死,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负担,现在又故弄玄虚,编纂什么讨……檄文,就是为了乱我军心。”

“我建议,”鲜于通向空智拱拱手,“收缴所有的告示,然后在军中严令,有私下讨论者严惩不贷,避免引起更大的祸患。”

鲜于通的话引起了一阵波动,因为明教的这个讨元檄文虽然缺乏文采,但近乎白话,每个人都能看懂,也能明白文中的意义,身为汉人,身为蒙古鞑子的奴隶,难道他就没有感同身受,反而要打压这种想法?

“鲜于掌门的话很有道理,”何太冲想了想,起身续道,“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攻击,让魔教无处可逃,只有尽快消灭魔教,我们才能解决这一隐患。”

什么隐患?

蒙元朝廷的隐患!

一旦蒙元朝廷认为他们和明教沆瀣一气,那他们置忍辱负重向蒙古鞑子低头的门派的列祖列宗于何地?

★★★★★

一线峡向后,则是起伏不定的群山、丘陵、荒漠、野草,再无天险可以阻挡以五大门派为首的群雄前进的步法。

在五大门派的合力压制下,中原群雄对《讨元檄文》避而不谈,但他们互相交错的目光却频频增多,以至于空智发现,可能用不了多久,这支讨伐明教的力量就会自动瓦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夜幕降临,篝火处处。

空智盘坐在帐篷内,开始苦思这一路的得失成败,盘算怎样才能降低接下来的风险。

蓦然,空智耳朵微倾,他似乎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片刻后,声音清晰起来,原来是有人在驻地外高声朗诵《讨元檄文》,声音洪亮,余韵悠长——

“赫赫华夏,巍巍神州;先民沥血,始有中国。

宋失其祚,神州沦丧;蒙元力盛,碧血汗青。”

只是看了一遍,但空智已经将这篇《讨元檄文》默记下来,虽然没有文采可言,但却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其中,碧血汗青分指两个人,两个直到现在汉人还有记忆的人——

风波亭上岳武穆:精忠报国遵母训,丹心碧血满江红。

过零丁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然,根据空智掌握的信息,文天祥最后虽然嘴巴不同意归降,但他的心已经动摇了,也不再慷慨求死而是转向归隐田园,但在元廷汉臣的怂恿下,忽必烈最终成全了文天祥的忠义之名。

“元主失德,元臣无道;纲常废坏,道德沦丧。


状态提示:第137章【空智的迷惘】(加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