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国士>第920章 正蓝旗下
下整个汉狗的江山,同我正蓝旗同你又有什么关系。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上的鸟儿一旦被打光了,用来‘射’鸟的弓就没什么用处了。如今,他们还想用王爷你的勇武在前面攻城掠地。一旦没仗打,只怕王爷头上的爵位又要被摘一次。”

这话已经非常不客气了,豪格‘胸’口好象被重重打了一拳,身子剧烈一晃,口中喃喃道:“飞鸟尽,良弓藏,飞鸟尽,良弓藏。”

是啊,真到天下太平之时,只怕多尔衮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

无论怎么看,自己这个肃亲王是没办法再当的。这事,去年多尔衮就干过一次。

当时,豪格部将何洛会被多尔衮收买,诬告他图谋不轨。多尔衮借这个机会摘掉了他的肃亲王帽子,降为贝勒,并吞并了他手下的部队。

后来,见豪格实力大损,不值得担心,又顾及到满族上层贵胄们的看法,这才勉强同意让豪格恢复王爵。并让他带着两千人马到山东、河北、河南‘交’界处驻扎,算是变相的流放,将他彻底地赶出了朝廷决策中枢。

多尔衮之所以对豪格如此无情,那是因为当初的皇位之争。

黄台吉去世之后,按说最有资格继承皇帝位的是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嫡长子,年富力强,又是正蓝旗旗主,继承大统合情合理。

不过,嫡长子继承乃是汉人的制度,却不是建州的规矩。

在皇位继承制度方面,清初的满族统治者与历代汉族王朝有着明显区别。历代汉族封建王朝的帝位继承,一般按嫡长的原则进行,即由皇帝生前在嫡出皇子中指定年长者为日后的嗣君。这种制度虽每每使庸懦的皇子以嫡长资格荣登大宝,君临天下,但至少在最高权力‘交’接之际,为当事者提供了一个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不致引发大的冲突或动‘乱’。

与这种状况大相径庭的是,满族肇兴辽东,开国伊始,制度草创,且带有部落时代的传统印迹,帝位继承并无一定之规。皇太极继承汗位,是经过贵族集体会议和推举,体现了旧传统的威力。但同样是这种威力,却为皇太极暴卒后的皇家争斗埋下了祸端。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掌握了满州的实际大权,觊觎皇位,就与豪格开始争斗起来。

按说,当时的豪格手中力量比多尔衮要强上三分。他是正蓝旗旗主,父亲皇太极死后又留下正黄、镶黄两旗,这两旗都是坚决支持豪格的。另外,代善父子掌有正红和镶红两旗,当时代善也明确地表示支持豪格。如此一来,豪格手上就有五个旗的力量。

而多尔衮只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二比五,怎么看都是一出败局。

况且,见实力对比悬殊,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曾明确支持豪格。

可事情在却在后来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商议立帝时,为了拥戴豪格上位,正黄和镶黄两黄旗大臣命令所属巴牙喇兵全副武装,张弓挟矢,环立宫殿。以武力威慑多尔衮等人,以防不测。

会议开始,索尼首先提出立豪格,豪格乃是黄太极的嫡长子,继位顺理成章。奴尔哈赤长子,资望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也表示:“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虎口就是黄台吉对豪格的称呼,说的是豪格乃是黄台吉捏着手上最宝贵的东西,也就是汉语中“掌上明珠”之意。可见皇太极对豪格的喜爱。

尽管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豪格在这个关键时刻却犯了软弱的‘毛’病,“‘欲’言而嗫嚅,‘欲’进而趔趄。”他不仅不敢公开表明自己勇担大任的雄心,反而言不由衷地推辞说“德小福薄,难以承担。”

皇太极以前喜欢读书,‘精’通汉学,豪格也深受其影响,从小就有大儒教授学问,思维方式已经接近于明人。遇事,总喜欢谦虚上几句,以为美德。

可满人乃是渔猎民族,可不讲究这些,他们崇敬的是敢做敢为的好汉。

豪格的谦让,不但不让满族上层赞叹,反使得所有支持他的人异常失望。

豪格刚说出这一句话,阿济格、多铎顺势提出应立多尔衮,两白旗将领也表示反对立豪格,认为如果立了豪格,自己将没有活路。

后来豫亲王多铎又提出立自己,或者立代善。多尔衮反对立多铎,代善则托辞年老退离会场。

这时,两黄旗将领佩剑向前,扬言:“我们的衣食都受于先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最后,还是多尔衮提出折衷建议:“肃亲王既然谦让退出,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子,只是他年岁幼稚,由我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年长以后,当即归政。”

如此一来,就因为豪格这一句谦虚的话,皇位落到了年幼的福临身上,而多尔衮则做了摄政王,成为满清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一但大权在握,直将豪格折腾的********。

到现在,正蓝旗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极大削弱,而他手头也只剩两千士兵,已经成为满八旗中力量最小的一支。

如果这种趋势在发展下去,他不敢想象未来等到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

飞鸟尽,良弓藏……汉人书中这句话说得正‘精’练啊,说得正是此刻的我。

我爱新觉罗?豪革就是那把曾经‘射’尽天上飞鸟的四石大弓,眼见着就要被人当成劈柴扔进火堆里了。

“就因为谦逊了一句,就


状态提示:第920章 正蓝旗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