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国士>259.第259章 巧合

孙元心中不住叫道:一定要取个好字啊,要威风响亮才好。

不过,转念一想,卢象升可是两榜进士出身,取的字能差吗?

真说起国学水平,若放在后世,那就是国宝级的大师,妙杀季羡林、闻一多、林语堂、周树人,当然和辜鸿鸣比起来不好说。至于百家讲坛之类,那还是算了吧,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卢象升摸了摸胡须,微一沉吟,就道:“《易经》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曰:‘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所以,本都督就赐你一个太初的表字吧!”

“啊,太初!”孙元瞠目结舌,这也太巧了吧,怎么和我给自己取的字一模一样?

不过,一想,这事也简单。实际上,古人起字,讲究的是典故。自己这个元字很是特殊,就其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一元初始,却只有这么一个典故。不但自己,就两卢象升也第一时间想到此处。

见孙元神情诡异,卢象升不禁问:“怎么了,可有不妥之处?”

“妥,妥,妥当得紧。”孙元欢呼一声,如此正好,虞人也不用改口了,也省得自己再向她解释。

卢象升何等人物,怎么会看不出孙元这一面的喜悦出内心,心中也是高兴:说句实在话,孙太初此人寒门出身,也没读过几天书,所以,做起事来也是肆无忌惮,没有底限。不过,此子倒是尊师重道,天性却不坏。有手段,且内心却有坚持,倒是一个合格统帅人才。

他哈哈一笑:“太初。”

“督师。”

卢象升:“明日,本督整顿好兵马之后,就会率领各部北上追歼顽敌,不知道太初你又何打算,可欲与我同行?”

“这个只怕孙元要让都督师失望了。”

“怎么说?”卢象升大为不解,心中也略微不快,道:“依本都督看来,此次若要尽歼贼军残部,至少还需一年光景。你带着宁乡军与我天雄军同时出发,正好同天雄军诸将结识,熟悉我军作战方式,对于你将来整训部队也大有好处。而且,为将者,只需能打仗,打胜仗即可。但要想做为一个合格的统帅,却没那么简单。”

“小子聆听教诲。”

在卢象升这样的人明前,孙元也只有俯首的份儿。实际上,按照封建礼教,卢象升如今和孙元的关系已是师生关系,从现在开始孙元的额头上就算是烙上了卢象升的名字。而且,在将来他还要继承卢督师所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孙元小心的解释说:“督师,方日昌觊觎我宁乡军的兵卒,在调孙元来泗州协理,同时发下公函,要调宁乡军各级将官去其他卫所任职,而换上他的人马?所以,孙元觉得还是尽快赶去滁州老营处置好此事为好。若去得迟了了,只怕我宁乡军已不复存在。以后若再想练出这么一支精兵,却是非常麻烦。”

卢象升闻言心中一惊,道:“此事甚为紧急,倒不能大意。那好,你明日就回滁州去掌握部队吧!”孙元手头那两千宁乡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卢象升可都是看在眼中的,也在他未来重建天雄军的计划中占有很重分量。

依他的想法,一旦孙元做为自己未来的继承人加入天雄军,天雄军就会以宁乡军的中下级军官和老卒为骨干拆散了重建。

作为一个沙场老将,明末的大军事家之一,卢象升自然知道一支强军训练起来有多艰难,况且宁乡军又是在战场上打过血战恶战的。

在他心目中,农民军不过是疥癣之疾,建奴才是明帝国的最大威胁。但说句实在话,九边重镇的边军同建奴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级数的对手。要想同辽东贼人扳扳手腕,放眼天下,恐怕也只有宁乡军了。

如果这次因此而被弄垮,以后若要想再训练一支如此强军,却不知道尚需多少年月。

其实,卢象升的想法是对的。即便是孙元这样的穿越者,照葫芦画瓢,借鉴了后世现代军队的训练手段,也花了半年时间,又打了两场恶仗才让宁乡军堪堪成形。

看到卢象升点头,孙元心头一松:“是,孙元明日就出发回滁州,先将军队带回宁乡休整。”

卢象升有些吃惊:“太初你要回扬州宁乡所?”

“是,督师。”孙元解释说:“宁乡军打了两场血战,损失不小,到现在,我军已经减员三到四成,已经无力再战。况且……”

卢象升更是吃惊:“减员三到四成,这么多,就这样宁乡军还没有崩溃,当真了不起。你继续说下,况且什么?”

孙元:“上次清流关之战,孙元俘虏了上万流民。这些百姓大多是河南、山、陕人氏,也没办法遣散。若是放任不管,只怕又要作乱。因此,孙元就将他们招为军户,准备带回宁所安置。俘虏实在太多,等到安置妥当,至少需三到五个月。”

“是啊,流民安置确实叫人头疼,我却正在为此事烦恼。不过,这事却轮不到某头疼。”卢象升哈哈一笑,摇晃着微醉的身体。然后脱掉鞋子,将双脚伸到火盆上,口中发出惬意的声音:“这江南一地实在太潮湿,只需一日,靴子里都湿了,还是北方的冬天日子好过。说起安置流民,某就尽数委托给信任凤阳总督兼漕运总督朱大典,这事就让他去头疼吧。朱大典乃是理财好手,他会有法子的。话又说回到如何做一个合格三军统帅上面。一个好的统帅,并不是能打仗就成


状态提示:259.第259章 巧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