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主宰江山>326.第326章 三(中)
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

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南之域,且属“帝都畿内”。市区东南泽州县金村镇境内有龙门峡,丹河水从中流出。

秦汉时先后在这里置高都县、阳阿县、高都郡。

北魏时属建州,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撤阳阿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因建州在获泽河旁,改为泽州,时境内为丹河。遂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县,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泽州刺史张伯英随汉王杨谅反隋。

晋城唐武德三年(620年)始称凤台县,后数易其名,或称凤台,或称丹川。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河阳节度使派兵马使马继等率2000步骑,到天井关南科斗店讨刘稹;刘稹派薛茂卿率兵抵坑,薛破科斗店,擒马继。

晚唐会昌四年(844年)依李德裕所奏,泽州改隶河阳节度(驻河南孟州)。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河南节度使李罕之占据泽州。唐昭宗光化二年(889年)李克用与朱温(后梁太祖)争夺泽潞。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三月朱温派大将氏叔琮攻李克用,入太行,占天井关昂车镇(今晋城南),攻陷泽州。晚唐哀帝天宝二年(905年)改阳城县为获泽县。

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梁太祖朱温抵泽州。后梁末帝龙德三年(923年)梁末帝派董璋为泽州刺史,又命北面行营招讨使王彦章会董璋陷泽州。是年获泽县复改为阳城县。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十二月后周柴荣军过乌岭(今沁水与翼城界),胜北汉帝刘知远从弟刘崇。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周世宗柴荣大胜北汉于巴公原(今泽州县北)。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宋,宋太祖亲征李筠,破泽州。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凤台县令,推行“乡必有校”,建乡学72所,社学数十所。宋哲宗元九年(1094年)泽州人孔三传首创诸宫调。宋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陷泽州。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改泽州为南泽州。

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建西关景德桥。金宣宗兴定元年八月(1217年)蒙古太祖以木华黎为太师、国王,率兵南征,陷泽州。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蒙古兵攻泽州天井关。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段直归附蒙古军,被授为泽州长官。金末起兵,筑垒自保,蒙古兵复占泽、潞后归附。

~~~~~~~~~~

~~~~~~~~~~

三晋,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后演变为中国山西省的别称。春秋时期的晋国被战国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所取代,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三晋成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见于《后汉书》“冯衍列传”:“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客观之墟,通视千里。”


状态提示:326.第326章 三(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