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早餐,在小安得狼吞虎咽和卿树理夫妇的沉默中过去了。
小西坐在餐桌前,双眼迷茫的看着桌上自己做的早晨,毫无食欲。
不知怎么的,他肚子明明没什么东西但他却一点儿都不饿。
刘玉翠见小西呆呆的不吃饭,忙是站起身夹了两个包子放在了他的盘子里,笑道:“小西,快吃饭吧,。等会儿凉了。”
淡淡的点点头,小西下意识的拿起筷子夹住了包子,一口塞进了嘴里。
“小西真乖。”刘玉翠眯着眼睛笑了笑,她也是随便吃了一点便站起了身子,道:“你们先吃着,我趁着早上天凉去把地里的草给锄了,等会儿太阳升起来就热了。”
边说着,刘玉翠边把筷子放下,指了指桌子,道:“孩儿他爸,等会吃完早饭你收拾收拾碗筷,我先走了啊。”
站起身,刘玉翠走出了房门,在门旁拿起了个锄头坑在肩上,转身就要走出家门。
“妈,你慢点啊。”小安关心的看了母亲一眼,喝完最后一口粥的他看着身旁呆呆的坐着只吃了两个包子的小西哥,忙问道:“小西哥哥,你快吃啊,等会儿粥就该凉了。”
出乎小安预料的,他的小西哥哥没有低下头继续吃饭,而是站起身走到了房门,同样在门旁找了个锄头扛在了肩膀上跟上了他妈妈的步伐走了出去。
“这......”卿树理又是一愣,半晌,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道不只是高兴还是该无奈的笑容,“小西这孩子啊,虽然呆呆的不记得事情了,但是这孩子懂礼貌,之前肯定也是个好孩子。”
迎着清晨初升的太阳,小西跟着刘玉翠的脚步走向了村外的玉米地。
一路上,新刘村的村民看着刘玉翠身后的年轻人,眼睛中都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一个村子,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新刘村的村民男女老少都很常见。
村民们都知道卿家卿树理夫妻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孩儿已经考上了大学在大城市上班,小的儿子也刚刚成年,在镇上的高中上班。
这个年轻人,他们都没讲过,是个新面孔。
生活在农村中的村民们,和城市里的人没什么两样,都有一颗好奇心。
从卿家到田地的几百米的路程上,刘玉翠见到的村民们都停下了脚步看向了她身后大面无表情呆呆的年轻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小安他妈,这小伙子是谁啊。”
刘玉翠没什么隐瞒的,只好把那天晚上在西山上发现小西的事给大家说了。
众人听说刘玉翠身后的俊秀精神的小伙儿居然是个无家可归的苦命孩子,他们都不禁唏嘘。
一时间,七嘴八舌的议论声都响在了刘玉翠的耳边。
有感叹小西可怜的,有嘲笑刘玉翠装大头蒜明明家里条件不好还要收留的流浪儿啊,当然,也有佩服刘玉翠的。
总之,刘玉翠听到众说纷纭的议论声只是微微一笑没搭理他们。
那天晚上,在捡到小西的时候她只是在担心那个小伙子生病发高烧把他烧出了好歹来,即使最后小西病好了住在他们的家里,刘玉翠也没有想过要把小西从他破旧的家撵出去。
尤其是今天早上,她起床在看到小西已经早早起来给他们一家人做好早晨的时候,刘玉翠的心中的一根弦像是被人拨动了一下似的,一丝暖流在她心底闪过。
那一刻,她认定了无论他们家生活怎么困难,但是只要有一口吃的,她就不能让小西饿着。
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太阳渐渐升起,小西紧跟着刘玉翠的脚步走进了玉米地。
“小西,你在一边看着就好,我除下地里刚长出的野草,中午咱们就回去。”刘玉翠说着,扛着锄头下了地。
小西没动,太阳的照射下,他轻轻的眯起了眼睛,看着刘玉翠弯着腰一丝不苟的在田地里劳作,没过一会儿,他也下了地。
小西的脸色一直是木木的不说话,代替他说话的是他的动作。
模仿着刘玉翠,小西弯下了腰,眼睛紧紧的盯着黄土地,肩膀上的锄头握在手里,一点一点的清除着泥土中的杂草。
“唰唰唰.....”
玉米地中,小西极其熟练地除着野草,速度很快。
刘玉翠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小西,她真没想到,表面上看着傻傻呆呆的小西,在干活的时候居然这么利落。
还没等她从吃惊中反应过来,小西就已经从田地的一头清理到了另一边,锄头在他的手中,宛然成了个极其顺手的工具,没过一大会儿,整片地里的杂草都被小西一个人给清理干净了。
收起锄头,小西站定,没多说什么,只是扛着锄头走出了田垄,走向了新刘村。
“这孩子....”刘玉翠轻轻的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着感动的神色,她突然意识到上天把小西这孩子派到他们家真的是缘分。
不管小西之前是什么身份,也不管今后小西会不会恢复记忆,但是在他们家人心底,小西,渐渐成了他们家的一员,成了亲人。
平凡的日子也在乡村宁静祥和的气氛中缓缓过去。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小西来到卿家已经快一个月的时间了。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小西稍稍变化最大的便是他的眼神,他的眼睛,已经从刚开始的木讷渐渐变得有生气起来。
虽然小西依旧像之前一样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最近这一段时间,小西在和卿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