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67.第67章 冯玉祥入陕 (求收藏推荐!)

赵汉青送走了三国公使,贷款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三条铁路的修建将要花费很长时间,兰海铁路修建完成差不多需要五年时间,而武安铁路差不多也需要三年时间,昆宁铁路更不用说,那里山峦密布,修建铁路难度很大,就算是距离不远,也差不多需要三年修建时间。

赵汉青就派出孔繁锦负责与英美法三国协商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孔繁锦投诚,配和柳书惠抓捕了兰州的反对势力,使得国防军和平进驻兰州。

事后,赵汉青很感谢孔繁锦的配合,并重新启用了他,现在还委以重任,这不得不让孔繁锦佩服赵汉青的气魄。

本来,孔繁锦以为他的配和,顶多换来他们一家人的平安,根本没想过可以继续为官,毕竟他是原北洋高官,每一位新势力的上台,都是要清除原有的势力残余的,这样才可以确保新势力的统治。

但赵汉青还是重用了孔繁锦,为了消除他原有的身上北洋的烙印,赵汉青才派他负责与英美法三国协调铁路的修建事宜的。

历史上,孔繁锦这个人后来做到了甘肃陇南镇守使,是著名的甘肃八镇之一,地方军阀,但是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鼓励商业,发展经济,使得陇南百姓生活过的还可以,这也是赵汉青要重新启用他的重要原因。

赵汉青向洋人贷款修铁路的事情,北洋政府很快就知道了,这是赵汉青主动通知他们的,毕竟现在北洋政府还是华夏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赵汉青答应了名义上服从北洋的统治,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

这一下子可刺激了北洋政府的神经,国务总理段祺瑞也想向洋人贷款,并且已经贷款好多次了,不过他贷款多数是为了给部队采购装备,像赵汉青这样贷款修铁路的还真不多。

“哎,真是看不懂赵汉青这个人呀!对于修建铁路这件事,我们政府要大力支持,电报赵汉青,我们政府方面会大力支持他的这个决定的。”这是段祺瑞在知道了赵汉青贷款修铁路后,说的。

其实这个时候的北洋给不了赵汉青多少支持,只能口头上表示一下,要钱北洋没钱,再加上这次是洋人参与的铁路项目,就算是北洋想阻止,他也不敢呀。

北洋政府何尝不知道铁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的重要性呢,但他们还是不会修建铁路,政府没钱,就是贷款采购军备,也不修铁路,因为他们需要强大的军队确保他们手中的权力不丢失。

谁会去修铁路,你出钱修好了铁路,等到别人把你推翻了,你还不是白白给别人做嫁衣,还不如贷款采购军备,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地位的牢固了。

尤其是现在南边的革命党正闹得欢腾,双方都加紧采购军备,扩编部队,应对战争,会去贷款修铁路呢。

而赵汉青的这一举措,这使得北洋政府真的认为赵汉青无心谋反,把赵汉青和南边的革命党彻底的分开了,以为赵汉青只是为了发展经济,强大华夏,这也让北洋对赵汉青印象再次改善不少。

修建铁路的事情就暂时这么决定下来了,下面就等英美法各国的贷款资金到位,孔繁锦就会协调洋人们,开始组织工人修建铁路了,赵汉青只需要定时听取孔繁锦的汇报。

··········

此时在甘肃天水到陕西宝鸡这段河谷地段上,这里有国防军一个营官兵驻扎,国防军士兵正忙得的热火朝天,四处都是在挖掘着各种地道工事。

这处河谷之地是从陕西通往甘肃的必经之路,不走这里,就需要绕很大一段路才可以从其他地方,进入甘肃,这么重要的地方,国防军自然要派兵把守了。

此时这一个营的国防军士兵,正在陆涛的指挥下挖掘着工事,密布如蜘蛛网般的交通壕、连环地堡群,还有各种指挥坑道、野战坑道、弹药坑道一应俱全。而且这些大多数是用水泥浇筑的永备型工事!一些深挖水泥浇筑的工事,哪怕是遭受到了重炮的轰击也差不多会安然无恙的。

当初,赵汉青知道段祺瑞派遣冯玉祥进驻陕西之后,赵汉青就决定在通往陕西的这处河谷地段上修建工事,赵汉青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想和冯玉祥发生冲突,修建这处工事很有必要性。

对于冯玉祥的大名,在后世那是如雷贯耳呀,赵汉青岂能不知?

对于赵汉青要在通往宝鸡的河谷修建工事的决定,国防军将领们都表示赞同,尤其是陆涛更是毛遂自荐,主动要求主持这处工事的修建工作,陆涛对于修建工事很感兴趣,他一直在军校研究赵汉青写的有关修建防御工事的书籍,现在正好有个实践的机会,他自然不能放过了。

就在国防军忙着修建工事的时候,有一个身穿北洋军装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一处山头拿着望远镜望着远处的一处工事阵地。

“麟阁呀,你看这处工事修建的如何?”冯玉祥没有回头,就开口问道。

冯玉祥身后的一名军官也在拿着望远镜观看,听到冯玉祥的询问,就说道:“修建这处工事的指挥官是个人才,交通壕纵横,各种连环地堡群相互连接,明堡和暗堡相互配合,会给进攻的敌人造成不小的麻烦。

而且他们竟然全部用水泥建筑成了永久工事,恐怕就是用重炮轰击,也难以给他们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如果这处工事修建成了,这一个营的士兵驻扎在这里,如果真的我们和他们打起来,要想拿下这处工事阵地,恐怕我们要出大血呀!


状态提示:67.第67章 冯玉祥入陕 (求收藏推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