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言情总裁>小红楼>第54章、隔代扒灰忘年交

毓敏遇到的这个禧贵妃,看起来是个浑浑噩噩的女主,皇帝刚才的那番话,说得很客观,也挺细致,皇帝是和和气气提醒甄嬛在外人面前不要丢了face,一切等吃完饭之后再说不迟。

毓敏觉得但凡是个神智正常的地球人类,这时候就不会不听皇帝的话。偏偏这个贵妃娘娘就是听不进去,她想哭就哭,绝不在乎场地和时间合不合适的细节问题。毓敏当时就觉得甄嬛娘娘果然如皇帝所说的是个大笨蛋,是个不懂事儿的战五渣。

她都四十出头了,怎地还是这样不懂事呢?难道宫中的事情并不像后世文艺剧情里边刻画的那么斗气纵横?难道雍正皇帝的后_宫是个充满了各种宠溺关怀的萌娘后花园?甄嬛早在11岁就嫁入王府,一辈子都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她是数十年如一日一直被娇养在常年积月和谐幸福的御用幼稚园里?身边从来都没有半点儿勾心斗角?只有完完全全的娇宠和纵容?以致于被栽培成了这样不懂事的一只呆萌阿姨?

谢天谢地!还得感谢这位传说级的娘娘头脑简单没心机,这才教毓敏轻易得知了葫芦庙这样重大的一条线索。倘若换做是乌喇那拉氏蔡少芬皇后在此的话,只怕对方是不会轻易透露出毓敏想要打听的消息。

所以毓敏的心里头本来是十分鄙视这个版本的甄嬛娘娘,却又因为这个甄嬛阿姨很好相处,她大大方方的提供关键信息,无意间帮到毓敏一个大忙,毓敏对这位笨蛋阿姨忍不住又有点心生好感。

回想起刚才毓敏刚刚走进屏风后面的那一刻,甄嬛阿姨一看见毓敏进来,两只细细弯弯的眼睛便笑意盈盈地眯做了一副月牙儿模样,虽然这双眼睛稍嫌不够大,依旧是很好看。

当她笑起来的时候,瞧她那个样子,实实在在的焕发着非常温柔的亲妈似的亲和力……毓敏第一次见到禧贵妃脸上露出慈母一般的和煦笑容时,当时很是感动。

这些因素加起来,毓敏也就不好意思再帮着皇帝为虎作伥,将这位娘娘戏称为笨蛋。虽然她看起来确实够笨的,但是毓敏有点不忍心吐她的槽。

其实!基于曹家李老太太给出的提示来看,衔玉之说寓意着毓敏穿越所附的这具肉身,多半是雍正皇帝扒灰孕育出来的成品。因为毓敏出生时康熙已经死了五年,而且毓敏所怀之玉跟曹家的款式形状都大有不同。这么说来,毓敏这具身体的原主,大概是雍正皇帝47岁的时候偷了时年14岁的侄儿媳妇西林觉罗氏。

这件事情还真是挺邪恶的!14岁的时候,当年还是怡府四少的弘晈少爷,大概跟西林觉罗氏还是新婚燕尔的一双小夫妻吧。

四爷跟十三爷感情最好,十三爷的儿子娶儿媳妇,四爷亲自赶来喝喜酒,结果就把年仅14岁的新娘子即兴给办了。毓敏身上带的这块玉,想来就是这场扒灰公案事后所留的凭证。

毓敏现在对爱新觉罗家的黑暗野蛮作风已经颇有些认识,她才不会自作多情把这块玉佩当作是认亲的凭据呢。大内秘制并颁发这样的信物,其目的恐怕并不是想要在日后谱写送犊还猪的伦常亲情佳话,其目的大概是老康、老雍、老乾这几个大流_氓,一个个的都在民间留下遗珠无数……倘若不留下可靠的记认来,只怕下一辈儿分分钟都会酿成一对爱侣实为兄妹的日韩式惨剧,就好像蓝色生死恋或者缘之空那个样子。

这么说起来,毓敏对甄嬛的好感度便进一步增加得更多了。

因为自打乌喇那拉氏皇后去世之后,甄嬛事实上已经是六宫之主,她不可能不晓得毓敏衔玉而生的秘密。既然她知道此事,那么换位思考,站在甄嬛的立场上,应该拿着怎样的一种眼神儿来看待毓敏呢?

扪心自问,毓敏心想:易地而处的话,只怕我会忍不住心生鄙视,根本瞧不上对方啊。这分明就是皇帝在外面私生出来的野丫头,不但是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女,还是四大伯跟十三侄子媳妇儿忘年交隔代扒灰的结果,加了倍的见不得人,万般教人不齿不屑。

这样说起来,适才禧贵妃像亲妈一样仔仔细细地端详打量了毓敏好半天,眼睛里含着的全是笑意,那神情绝非作伪,那分明都是真爱啊。

这么说起来,甄嬛娘娘还当真是个天生的圣母莲花心,她竟然可以一点儿也不生气皇帝在外面偷摘野花,她竟然可以视同己出……这么说起来,甄嬛娘娘是真心敬爱着她的皇帝老公啊!只有把皇帝老公真心当成了圣人,她才会爱屋及乌,但凡是皇帝在外面留下的种,这位娘娘全都付出由衷的喜欢和关怀。

嗯!毓敏心想:肯定就是这么回事儿了!

甄嬛的这个性格,搁在21世纪完全就是个任人鱼肉的大傻瓜,她如果出演民国原配太太,分分钟都会斗不过各路姨娘小三儿。

不但搁在21世纪会觉得她够蠢,甚至在1734年雍正皇帝也在调笑说她够笨。

但是,雍正皇帝一代名君,又是城府最深的九龙大战腹黑大赢家,他老人家当然比寻常人等更有眼光和韬略。雍正皇帝肯定早就看出来甄嬛身怀的此等白莲花圣母天赋,最适合协理六宫。有甄嬛这种没心眼儿的老实夯货在后_宫当家,大清朝再也不担心惨烈的宫斗会斗死了皇帝的宝贝小阿哥和小格格。甄嬛娘娘爱心泛滥,连毓敏这样的扒灰格格她都愿意真心善待。

可是!甄嬛这副德性,恰好只可以协理**,却不适合充任皇后。就她适才那样一


状态提示:第54章、隔代扒灰忘年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