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荣耀大中华>第252章 唐杰的机会
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深感性命受到威胁的李莲英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然后,后面的所有人就都知道了。没过多久,光绪皇帝就死了,而且还死在了慈禧的前面。更关键的是,在光绪死了之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就跟着驾崩了,这更加加深了其他人对于光绪皇帝死因的怀疑。

虽然清廷对外公布的死因是病死,但是更多的人却愿意相信他是死于毒杀,至于凶手,最被人怀疑的自然就是慈禧太后了。当然,其余的袁世凯以及李莲英也都是被怀疑的目标,因为这俩人都是光绪皇帝最想要杀的人,所以他们也都不会坐以待毙。如果是慈禧太后先驾崩,那么在光绪皇帝在慈禧驾崩之后必然能够亲政掌权,而一旦他亲政掌权了,可以预见袁世凯和李莲英这两个人的下场都不为好,所以光是为了自己的小命,这两个人就不能够让光绪活的比慈禧太后长。

当然,到底是谁毒杀了光绪皇帝这个注定要成为一个历史谜案,而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唐杰至少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情就是,光绪皇帝确实是被毒杀的。因为身后后世人,他知道在后世官方曾经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进行了坚定,正式光绪皇帝的真实死因是砒霜中毒。

不过这个说法唐杰肯定是不会说出去的,毕竟现在还是满清当政,议论皇帝的死因那可是大忌,而且这事就是他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啊。所以就让这个时代的人怀疑去吧。

身为满清的皇帝,光绪的死足以让朝野、让天下震动,但是却引不来朝野以及天下的慌张。因为这么多年来,虽然光绪是皇帝,可是大家都已经习惯性的忽略了他,所以有他没有他基本上都一样,没有了光绪皇帝大不了换一个皇帝就可以了,这天下照样维持。

不过紧接着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五日的示好,慈禧太后也跟着驾崩了。慈禧太后的驾崩就着实让不少的人慌了神了,当然也让不少的人欣喜若狂。慌了神的自然是满清以及那些满清的死忠。这大清王朝近几十年来在诸多风风雨雨当中能够维持下去,全靠的慈禧太后啊,要是没有他估计这满清早就提前灭亡了。

可以说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亦或者是张之洞、袁世凯,这些人就没有一个不怕慈禧太后的。有她在,这些人地方督抚们不管权势有多大都没人敢造反。慈禧深谙权谋之术,可以说将这些人控制的死死的。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换做其他人估计早就弄得天下大乱了。

可以说无形之中慈禧已经成为了这满清江山最大的支柱,只要有她在,所有人就心安,不管有多大的问题他们都认为慈禧太后能够摆平。可是慈禧太后的驾崩却直接使得这些人没了支柱,失去了安全感,自然心里就慌了起来。

和满清死忠们的慌张相比,在慈禧太后驾崩之后另外一些人却非常高兴,估计最高兴的就是那些革命党了,当然还有唐杰这样的,也有那些中央以及地方上的野心家,比如渴望篡权的袁世凯以及渴望割据的地方督抚们。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全都很清楚慈禧太后在满清的地位以及她的重要性,同样也没人敢否认慈禧太后就是他们头顶上的一座大山,现在这座大山没了,这些人自然心里高兴极了,不少人都想着自己的机会来了,当然他们的机会也确实是来了。

可以说慈禧的驾崩才是真正引得朝野震动、天下震动,她的死亡所产生的影响力比着光绪皇帝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把这件事情当做1908年这一年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一件大事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慈禧死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满清气数已尽。按说慈禧和光绪这两位当权者接连死亡,怎么也得国丧数月吧,可是实际上在他们两人死了之后,除了京城以及京城周边地区音乐、嫁娶官停之外,在地方上大部分的人仅仅是心里震惊了一下,然后等恢复过来便继续了自己的事情,至于国丧却已经没人理会了,大家的生活看起来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还是因为满清朝廷早已经和地方上离心离德了。这几十年来随着汉人势力在地方上的崛起、汉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大量满清对汉人屠杀消息的传出,在地方上汉人普遍已经对满清没有了归属感,而即便是那些坐着满清官的官吏们,想的也是怎么割据地方,而不是为朝廷尽忠。

这几年来朝廷为什么开始使出各种手段来加强对地方军政的控制权,就是因为满清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离,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危险性,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的想要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

只不过这几十年来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岂是满清所能够改变的。慈禧太后在的时候都拿这种状况毫无办法,更被说她死了之后了,更是彻底失控。地方上的汉人普遍失去了对满清的归属感,自然也对慈禧太后没什么认同感了,更何况她本身在地方上的名声也不好,自然而然的对于她的国丧也就没有多少人在乎了。实际上在国丧期间,地方上的婚嫁以及音乐也没见受多少影响,该怎么样几乎还是怎么样,而且也没人站出来说什么。对于这事,汉人官


状态提示:第252章 唐杰的机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