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把剔骨尖刀原是被害者家中常备,应是孟高趁好友饮醉,私藏于身。
罪证确凿之下,孟高狡辩不得,在口供上摁下指印认罪,被押死狱,只待刑部复核处死。
一应口供、堂录,皆在施德手中,天察卫不能目睹。
而这一场审案,并未公开。
虞沨可以想象,将来刑部复核,也不会公开审理。
区区九品主薄,又不涉及谋逆、谋反重罪,没有经天子复审的资格与必要。
刑部那些人,起码品级略高者,此时还不会为了此等小事,违背金相的“授意”。
可巧,死者是名郎中,偏偏就是名郎中。
孟高究竟因为何故,才“行此”恶事,已经勿庸至疑。
但这时还不是追究的时候,假若这时让施德察觉孟高为他所荐,必然会导致孟高遭遇灭口。
而他这个钦差,只有赈灾、察匿之权,无权干涉刑案之事。
似乎,已经没有留在郫南的必要,主战场还当在并州城。
且待堤毁洪泄,万倾良田成汪泽之势,而定河下落水势终于减缓,沿河诸县再无洪涝之虞,世子车驾总算回程。
而并州城里,也已经炸了锅!
最为焦急之人,当数施德,他完全没想到世子短短数日,就察明了水患之因,并这般铁面无私,连“招呼”都不打上半句,就行雷霆之事,勋贵世家们被世子这把怒火瞬间烧得沸腾,纷纷踩来州衙,问他讨个说法——他们手中田契地契均在,如今良田被毁,多少利益被定河泱泱之水泡成一团烂泥,如何能忍,硬是要将施德这个知州推在面前,逼他质问钦差,究竟是得了谁的指令,才敢如此妄为,若无圣令,可得参他一个独断专行、妄顾律令。
甚至有人喊着要去御前鸣冤,不乏那些跋扈者,硬逼金相出面。
施德心里虽也有一团怒火——他的千亩良田也毁于一旦,可眼下,最重要的还不是利益被损。
因早知疟疾一事,他起初便想上报朝廷,不想那霍起兄弟支招——称今年可巧遭遇春旱,以致西南、江浙等地黄花蒿大面积枯死,可巧有疟疾发生,不如且瞒一时,报之金相,说服朔并亲信党羽,投以本金,先去各地低价收购黄花蒿,再炒高价位,如此,再将疟疾一事上报,逼着朝廷花费重金收购黄花蒿,横竖华北诸地市面已无存货,而其余诸飙升,当地药商即使囤积收购也得花废重金,赢利不多,再来距此山长水远,救不得近火,朝廷要控制疫情,只能在并州药商手里收购。
而所谓药商,便是以霍升为首的几个勋贵亲信。
金相得闻,大为赞同,迅速连络朔并两地执兵之亲信,联合操作此事。
而施德也依计而行,严密封锁疟疾的消息,令疫病所诸医官缄言,但以济时之方先救治患疾者,为的是不让疫情太快暴发,控制患疾而亡人数,以免引人生疑,至于那些个县城的大夫,本是无权无势怕事之人,只消威逼利诱,不怕他们口风不紧。
但这事却不知怎么被个主薄察觉了,去了奉城,请问郎中,当地的确也有患疟者,于此,那郎中便告知了孟高实情,幸好那孟高是个蠢人,知情后不曾上报,居然只身跑去疫病所质问。
无果,孟高才想请那郎中为证,将事情捅至朔州府衙,与布政、按察二使,知府是秦相党羽,布政、按察也非金相亲信之人,施德自是不容孟高成事,这才安排下一个圈套,买通邻人、更夫,又暗派了亲信死士伺机在郎中酒菜里下了mí_yào,待那郎中与孟高晕厥,伪造了孟高jiān_shā的现场。
孟高清醒之时,已经身陷奉城县衙,完全不明就理,就被移送并州州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偏偏此年暴雨不断,造成郫南、汤县决堤,若无疟疾一事,大可不必隐瞒灾情,但这时若上报灾情,就怕泄漏疟疾一事,好在金相果决,当听童纬义提说两县奏章,立即将之销毁——不少世家也有占田谋利之举,甚至秦相自身,金相笃定秦相不会声张。
果然,金相又一次料中。
谁曾料两县灾情竟这么快被圣上得知,并追究下来,让世子为钦差。
眼下良田被毁事小,世子竟然已经怀疑当地的“伤寒”!
再者,就怕世子追根究底,察明金相匿章一事。
孟高急得坐立难安,一日之间,嘴角就起了一圈疮毒。
还好又有霍起得了准信,连忙安慰:“大人稍安勿躁,霍升已有准信,华北近处黄花蒿已经被他收购一空,再者,已经放出风声,高价收购,致各地药市黄花蒿本价飙升,眼下竟已涨至五十余两银一剂,而疟疾一旦滋生,必来势汹汹,虽咱们为了瞒疫不得不治愈患者,却也无法阻止蔓延之势,只消再拖半月,说不定会有上万人患疾,世子这回捅了这么大的漏子,只消被权贵滋扰,又有未奏先行之疑,还得上折子等圣上示下,应暂不会有心思去察‘风寒’一事,咱们又可想个法子,先让世子染疾……只要他卧病,耽搁上半月,咱们再报之朝廷,当有论断时,传达往来之间,黄花蒿需求量还得往上提升,保守估计,也能赚个数十万两银。”
孟高方才如释重负,只担心若对虞沨下手,会将事情恶化。
“大人宽心吧,世子淹了这么多人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