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九十五章 燎原之势
的退兵,并非是一起撤退,而是分批次的,首先退兵的,是由新军第五镇改编的第三军,之后就是第二军。由禁卫军以及新军第一镇组成的第一军则是最后撤退的。

清军撤退后,重新集结在淮安,然后就呆在原地不动了,既不前进,也不后退,让外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除了陆军。清廷的海军动向也让人奇怪,萨镇冰统领的以两艘巡洋舰为主力的清廷海军早就赶到了上海,可却没有继续进兵,而是在上海停了下来,怎么也不前进一步,直到一二三军撤退,萨镇冰的海军还是依然停在上海港,没有丝毫动弹的迹象。

这一下子,举国哗然。大家都知道不打就撤这种事儿,绝对不可能是清廷的命令,而是清军的自行撤退,很明显,这种情况的发生,说明清廷已经无法完全控制这些部队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撤退的命令并非来自清廷,而是新军自己的命令。确切的说,是袁世凯的命令!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

当初李志高夺了南京,又来了一趟孤军突击,顺势灭了江南地区的清军,把整个江南都给打乱了,之后他虽然回到了太平府,继续招兵买马休养生息。没有继续进兵,但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清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也就是说,李志高虽然把首义的名分给了徐绍桢,生生硬编了一个南京起义,但清廷不是傻子。他们都知道最大的敌人是李志高,而不是那个知根知底的徐绍桢。李志高那套让开首义的花活,纯粹是没必要的行为,顶多骗骗老百姓,只能说李志高是受原先历史荼毒太深,甚至有点迷信首义不吉的话了。其实,不管他是否让开首义的名号,他后来带兵突袭江南地区的行动已经把他的实力暴露无遗,已经无法继续隐藏下去,特别是占领南京之后,他跟清廷的碰撞,已经是首当其冲,再也不可能有调和的机会了。

李志高当时打了南京之后,已经明白了这点,正是因为明白,他才带兵搞了个蝗虫式突击,就是为了尽量把局势搞乱,给自己赢得时间与财富。之所以李志高后来停下来,没有继续进攻,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管理地方,如果一下子吃太多,会消化不良,如果继续盲目出击,打下的地盘越大,事情就会越多,自家行政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启用旧官僚,那早晚会拖自己的后腿。

第二,是李志高这番突击看似痛快,看似掠夺了大量财富回去,是十分划算的买卖,但却消耗了他大量的弹药储备,短时间内不可能补充完全。要知道,李志高的部队虽然很多现代武器,火力十分强大,但火力强大的代名词,就是消耗强大,因此这么一番打下来,李志高之前储存的弹药已经消耗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他还得留着应付突发事件,因此才停下脚步,不再玩主动出击,而是要玩防守反击。

特别要说的是,因为性价比以及弹药的敏感性,李志高的弹药主要不是从现代购买,而是自家兵工厂生产的。虽然自家兵工厂已经在加班加点的在生产弹药,但毕竟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生产力有限,要把李志高之前消耗的弹药补充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时间拖得越长,李志高的弹药越充足,实力自然也是越强。

原本李志高的目的跟赵长天的想法一样,就是呆在南京,等着清军自己送上门来,然后在南京城下一举歼灭清军主力,而清廷也的确很快做出了反应,派出主力部队汇集淮安,还派出一支军队去牵制安庆,一副气势汹汹,要一举剿灭叛军的样子。

谁知道就在这时,一个被人所忽略,但却不应该被忽略的人登上了舞台,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早在清军开始在淮安集结的时候,李志高就迎来了一个袁世凯派出的秘密特使,这个人就是杨度。

杨度亲自面见了李志高,并提出了袁世凯的建议,那就是跟李志高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秘密协议,彼此之间互不攻击,就算这次清军出动大军,但袁世凯保证约束住攻打南京的部队,保证让清军只是来到南京城外三十里驻扎下来,绝对不会攻打南京,同样的。李志高也得约束好自家部队,别袁世凯那头控制好了,你却擅自攻击,那就闹笑话了。

说白了,袁世凯的意思就是,攻打南京只是做戏。是做戏给别人看的,咱们彼此之间还是互不侵犯。

对杨度提出的建议,李志高倒是挺相信,因为袁世凯虽然现在已经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只在家赋闲,但清廷的新军将领,几乎都只听袁世凯的命令,荫昌虽然是名义上的总统制,但却根本指挥不动手下的各个将领。

也就是说。新军,至少攻打南京的那几支新军,其实还都是听袁世凯的!

就因为袁世凯派杨度来传了信息,加上李志高也没准备好,不想继续顶在前面跟清军死磕,浪费自己的物资弹药,于是这才命令部队在南京城按兵不动。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李志高也早早率领主力部队,带着杨度来到南京城外的牧龙镇驻扎。就是怕清军万一真的背信弃义攻打南京城,也好及时有个照应。

之所以不事先把这事儿告诉赵长天,是因为这事儿毕竟隐秘,不好明说,并且也不确定,因此才没跟赵长天明说。

除了这个因素外。就战术层面而言,防守肯定比主动出击消耗更少,而且防守的话,还能造成紧张气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燎原之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