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时空倒爷的民国奋斗>第八十四章 陶成章见闻(2)

陶成章毕竟不是学医的,而且最近一直远在南洋,所以不太清楚那场鼠疫的规模,并不知道那场大鼠疫给人们带来的恐慌,特别是对西方人带来的恐慌有多大,而也因为这一场鼠疫,开始了华人与洋人的第一次不见硝烟的战争。

最早出现鼠疫的地方,其实是俄国远东地区,而在中国最早出现鼠疫病情的,却并不是东北,而是上海!

在十月初,上海公共租界就发现了鼠疫病情,并迅速开始蔓延,实际上这场鼠疫的源头,是来自俄国人带来的,但西方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场让人恐惧的鼠疫,是由于不卫生的华人带来,并且“不卫生”的华人也被视为疾病蔓延的温床。为此,洋人市政当局采取了带有明显偏见的检疫措施,把华人跟外国人互相隔离,华洋关系骤然紧张,引发了多起华人下层民众的街头骚动。

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华人精英提出自主检疫的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协调和谈判,拒绝洋人对华人强行实行歧视性的检疫防护措施,同时努力说服普通民众和平抗争。因为对瘟疫的恐惧,最终使洋人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了让华人自主检疫,但华洋隔离依然存在。

此后,鼠疫的爆发开始继续,而在这时,华人区虽然也有不少鼠疫病例爆发,但因为有以香山人陈炳谦为主的华人精英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并且及时使用李志高特别支援的低价特效药,因此死亡率很低,鼠疫的规模很快就被控制下来。反而是洋人,因为一直不相信李志高的那些特效药,所以就算采取了很多隔离措施,但发病率跟死亡率依然呈现节节升高的态势。

这下子,那些洋人终于认清了现实,在疾病的威胁下,开始跟华人妥协,希望得到李志高的那些特效中药,哪怕是花高价。

别说,一些重症患者用了李志高的磺胺类药物后,病情也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效果明显而有效,这下子更让洋人认清了事实,在死亡的威胁下,更是争相恐慌的购买李志高的特效药,而华人也仗着这些特效药,不但扬眉吐气,也很是要回了不少自主权。

这个时期,虽然上海一地的鼠疫开始被控制,但由于此时中国的卫生情况的确不好,而且对鼠疫的研究也不多,因此鼠疫还是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从东北到南方,陆续都开始出现鼠疫的黑影,特别是在东北,鼠疫的病例越来越多,已经呈现泛滥的趋势。

历史上,如果没有李志高的出现,没有李志高的药物以及及时预警,按说这场鼠疫应该带走六万多条生命,但现在因为有李志高的药物,并且在一开始爆发的会后就及时进行了预防,并提前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提前给大家普及了鼠疫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传播以及如何预防,因此这场鼠疫至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快就被控制下来。

至于洋人,因为这次鼠疫,让洋人正视了现实,承认了李志高那些特效药的疗效,而在大量使用的同时,洋人的许多权威医师还发现,李志高那些药不止是能治疗鼠疫,对其他感染也很有用,比如常见的死亡率奇高的肺炎等病,特别是伤口发炎感染等有奇效。

这一下子,立刻就引起了轰动,西方医学界纷纷开始重视李志高的药物,也开始重视之前圣爱堂提供的那些临床资料,纷纷惊呼东方神药,并开始派人与李志高接触。

当然,西方列强没有一个善人,都是实际主义者,要说不想巧取豪夺那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这些药物都没有注册过专利,对于药物的配方啥的他们是一窍不通,也就是说要获得药物,只有去找李志高。

一开始,很多列强都派人过来进行了恐吓,并且进行了联合试压,比如英国人跟法国人是最早进行联合恐吓的,直接要求李志高交出完整的药物配方跟生产技术,否则就要进行惩戒,可惜李志高压根不搭理,而面对那名英国领事的战争威胁,李志高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干脆把英法德美这四国的领事给带去参加了几次土匪清剿战。

所谓的土匪清剿战,是李志高在完成部队的初步整编之后,为了达到练兵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轮战方案,具体说,就是每次派出一个团,然后以营为单位,对太平府地区的土匪进行一次拉网式清剿,既能锻炼部队,也能给太平府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整个作战,是从情报站开始,安全局派出大量特工,摸清周围土匪的分布情况,然后李志高就会派出一个主力团,以一个团的的力量前去剿匪,当然,说是剿匪,实际上就是武力展示,是让士兵熟悉自己的武器以及战术动作,与其说是剿匪,不如说是演习。

原本这项行动做的不错,别说一个团甚至一个营,哪怕只要一个连,就能把一股上千人的匪徒全部剿灭,而这次为了威慑,李志高特意出动一个师,去围剿几个只有几百,最多只有一千人的土匪,这已经不是欺负人了,纯粹是戏虐了。

对于近距离观察李志高军事力量的事儿,英法德美这些领事也是很感兴趣,被晾在一边的俄国跟日本的领事虽然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觉得不能中计,实际上根本不知道,李志高之所以不带日本跟俄国,并非要挑拨,而是压根就不想给他们药物,也不想让他们了解更多自己军队的虚实。

英法德美四国的领事在军队中自然不能随意参观,但130毫米大炮时一定要给他们看的,当然只能看


状态提示:第八十四章 陶成章见闻(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