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可知,两年前废立少帝之事?”李儒开言,居然一竿子回到了两年前。
而马超有些迷糊不解,董卓入京废立少帝之事,别说是马超知道,就算是后两千年,都有人知道:李儒平白无故说起这个干啥?难道,那个时候,董卓与士人,就已经开始一段美好时期?
想到这里,马超突然苦笑了一下:这根本不可能,历史上早有记载,董卓废立少帝之举,惹得百官忿怒。甚至还引出了执金吾丁原起兵反对董卓、吕布杀爹的第一弹......
可是,李儒这个时候竟然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无声的举动,不由得使得马超严肃起来:看得出来,李儒并不是在信口开河!
缓缓喝了一口茶,延缓一下心中的震惊之后,马超才开口问道:“世人所言,当年董卓独断专行,早有篡逆之心,由此才行废立之举。不过,超在扶风也分析过董卓废立少帝之事,但觉应该是董卓初入洛阳,警觉性较高。后来发觉那权力根本不是他能玩得转的,才效仿伊尹古制、有样学样......难道,这其中,也有士人的身影?”历史上,对董卓此举,早就有了明确解释。马超实在想不到,那些忠贞的士人,怎么可能参与其中?
李儒听完马超的话,似乎有些诧异,不禁向马超问道:“敢问主公缘何说董卓废立少帝乃是那个......效仿古制、有样学样?”
既然谈到这里,马超也觉得自己确实该跟这老毒蛇好好聊聊。将后世那些分析捋了捋,整理了一番思路之后,开口说道:“假若当时董卓不废少帝,那按照汉朝惯例,皇帝年幼则由太后摄政,发布诏命的权力就在何太后手中。董卓自不好干涉。虽然何进、何苗兄弟死了,但他们的党羽还在,因此当时何氏的势力还很大。这些将成为董卓专权的一大障碍。而废掉少帝和太后,就可以轻易的瓦解并斩除何氏势力。此其一也。”
李儒默然点头,看来这后世的分析,确实吻合当时的形势。
“其二,董卓要为自己这武人...专权寻找被人接受的依据。汉家故事,要么是皇帝亲政,要么是顾命大臣辅政,要么是外戚专政。这三者董卓都不是。博士所言不错,从根本上来说,他与小子一般,只是一个地方武人而已。现在想专断朝政。天下人不服,怎么办?”
这一问,马超突然感觉有些好笑,抿了抿嘴,继续说道:“董卓的做法。是从董太后那里入手,献帝的母亲被何太后弄死之后,献帝就被灵帝的老娘董太后抚养。董卓与董太后有同族之谊,若是献帝为帝,则董卓便是外戚。这便有了理论依据。”
这番话,其实已经很有对皇室大不敬的意思了。但李儒却是连眉头也不皱,由此看来,李儒跟马超是一路人,都是视大汉于无物的人,更甚至可以推断,他们是在根本上蔑视皇权的人。
当然,马超的蔑视,是因为他知晓更先进的制度。而李儒的蔑视,则可能由历史的局限性,性格导致思想决定他们的骄傲。
“董卓为外戚,由他掌权便名正言顺了。而更有利的是,灵帝死后,何氏与董氏争权,何进在宦官的帮助下消灭了董氏势力,弄死了董太后。这样一来,董卓掌权就没有董太后的约束。这等好事儿,简直和上天故意安排好的一样,董卓又岂会错过?”
言尽至此,李儒对马超深鞠一躬:“主公高见,于表象看透实质,果真令儒大开眼界。”
“过奖过奖,超只不过事后诸葛......只不过事后推断,觉得应是如此而已。不知博士以为如何?”得到李儒的夸奖,马超不禁有些飘飘然,差点将‘事后诸葛亮’这话也说了出来。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后人对董卓废立少帝的猜测,至少是很正确的。
“可将军有所不知,当初儒谏董卓如此所为,却没有想过这么多,而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马超一愣,心中觉得自己忽略了一些东西:可不,劝董卓如此做的,就是眼前这个李儒!难道说,董卓废立少帝,根本不是为了独断专权?
“主公有所不知,当时董卓兵微将寡,难以立威。更有士人百官、诸侯虎视眈眈,某等若不出此毒策,则身死多时矣......”李儒悠悠说出这番话,使得马超有些不敢置信。
在马超的印象当中,董卓一直把控着汉庭的权柄,最后惹得天怒人怨,才被长安士人使用了最下作的刺杀,将董卓杀死。甚至,后世还有人通过此事,说董卓其实是个很狡猾的胖子,通过这一招先发制人,董卓还可看出朝中众臣到底是何种意思。如飞石击水,谁服自己,谁不服自己,一试就试出来了。随后继续有针对性的展开下一轮政治斗争......
难道?历史的迷雾真的太过浓厚,世那些权谋推论,根本站不住一丝脚?董卓废立少帝,真的只是迫不得已,为了保命求存?
“不可能!董卓废立少帝之事,当初也是一件轰动社稷的大事。世人皆知,此事惹得朝中士人极力反弹,甚至以血明志者大有人在!”马超故意此番说道,因为他知道,能说出最准确答案的,只有眼前的李儒。
毕竟,废立帝皇之事,乃历朝历代慎之又慎之事。董卓在当时只是一个边区刺史的身份,对于现在来说,大概就是一个省长或省委书记,若只论官阶身份,当时洛阳城里比董卓高级的大有人在。董卓名位不正,行起事来虽然能仗着自己的兵势耍耍赖皮,可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