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华夏国的书店里,卖得最好的,不是小说,不是童话,不是散文,而是所谓的“成功学”。/p
当然,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些“成功学”,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没用的心灵鸡汤,都是用一些无法复制的孤例来证明一些很奇怪的理论。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世界绝不是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喊几声“我要成功”、“我是最棒的”、“今天的我,是个不一样的我”……就能真正成功的。/p
然而,包括林歆的父母亲在内,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这种书对自己,是有帮助的。/p
那个时候,林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除了教辅书籍和有限的童话故事之外,她的阅读,没有任何选择。父母买什么,她就只能看什么。/p
换言之,父母买了多少这一类的书籍,林歆也就跟着看了多少。/p
与父亲不同的是,林歆从一开始,就不相信“看书能够成功”——这要得益于林歆曾经有位背下一整本数学书,但考试的时候却依然不会做题,连着三个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小学同学——对她来说,“成功学”里的那些大道理,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p
倒是书里的一些实际操作手段,可以当成故事来看,也可以……现在用上。/p
比方说,这些年开始流行,火得不得了的思维导图。/p
又比方说,被那些书中吹得神乎其神、也是林歆正在准备使用的分析法。/p
分析法,需要先列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大项。然后,把重要的,紧急的优先排列出来——在林歆的记忆里,分析法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按照“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原则,来制定计划。/p
因为林歆要解决的,是假想中的“航班取消”。在她看来,这就像一支股票连续抛出十个利空的坏消息,劣势和威胁这两块,可以列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几乎看不到优势和机会。/p
但福兮祸之倚,任何一个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p
坐在候机大厅的冷板凳上,林歆冥思苦想着。/p
好半天,她才写下了第一条优势:社员们并不重视此次采风。/p
是的,不重视。/p
田老师和林歆关于这次采风的对话,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林歆依然记得,自己当时对田老师这个建议的理解。/p
文学社的社员们,会在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的“以后”,因为对这场采风的回忆,而记住文学社,记住林歆这个社长。然而,“以后”两个字,就说明了一切。/p
没错,这次采风,是为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以后”做铺垫;换成武侠小说,就相当于被反角灭门的男主角林平之,立下志愿要去复仇——复仇就是那个“以后”,而现在让男主角去练功,就是铺垫。/p
至于他练的是辟邪剑法,还是华山剑法,那还真不是很重要,反正铺垫他练了啥,最后让他用这门手艺复仇成功就行。金大侠选择了让他练辟邪剑法,是因为剧情需要,且有冲突;但事实上,林平之要是真把华山剑法、紫霞神功什么的练到家,杀个区区余沧海,同样是没有任何难度的。/p
放到当下,这个“铺垫”就是,乌拉图布坪上大草原、或者齐哈市、连大市,甚至是叠源市,对大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p
社员们对这场采风,并没有很高的期待感。事实上,林歆可以确定,他们的普遍想法,还真就是去哪都差不多——当初欧阳静拿着投票结果来找林歆决断,乌拉图布坪上大草原只有区区五票,连百分之二十的得票率都没有。/p
而第一轮投票,社员们更是把二十多票,都投给了从来就算不上旅游城市的叠源市。/p
所以,他们不会为“去不成”而过度沮丧和恼怒。这,就是林歆所想到的第一条优势。/p
分析法是这样的,优势和劣势,是针对内部的;也正是孙子兵法里所谓的“知己”。机会和威胁,是针对外部的,也就是“知彼”。而优势和机会、劣势和威胁,都彼此关联。简单来说,就是有优势必有机会;有劣势必有威胁。/p
那么,这一条优势,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机会?/p
林歆苦苦地思索着,她感觉答案就在眼前,只是她和答案之间,还隔着薄薄的一层白纸;只要捅破,她就可以认为自己能够驾驭好大女主商战文里的人物和情节,不需再受制于所谓的经验和阅历;但如果捅不破……/p
好端端的,林歆却给自己加了一层负担;这负担又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认真,越是心急;越是心急,这层白纸就越显得结实,就越是不得要领。/p
她知道,这个问题,程校长、田老师,甚至是面前的欧阳静,都能够给自己答案。/p
但她就是要钻牛角尖,就是要自己解答出来——归根结底,这本书是林歆自己要写的,过多的寻求场外援助,过多的抄答案,对她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p
不得不说,就这么一根筋地思考,还真让她若有所得。/p
然而,就在她隐隐约约间,像是抓住了什么思维上的亮点,正想要以点带面,彻底粉碎这张白纸时,欧阳静走到她的身边。/p
“社长,那边要你去签个字。”/p
连续的航班延误,地勤人员为每位乘客,都现场发放两百块钱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