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里。/p

问明了原因之后,九姑很认真的告诉扬哥儿,虽然她也不知道他是兄长的哪一位红颜知己为兄长生下的儿子,但是自己一则与兄长无男女之情,二则从未生育过子女,所以她确实不是他的亲娘,而是他的姑姑。/p

九姑怕扬哥儿又四处乱跑,于是领着他去找了老太太。因为顾忌着风夫人,担心她会产生什么想法,再把气撒在扬哥儿头上,所以九姑一方面匆忙地给他梳洗更衣,换掉了他的乞丐装,另一方面请老太太以罗家的名义通知风家来领人,就说罗家人无意中拾获了扬哥儿。之后,风亦敛亲自上门来领走了扬哥儿,却不再把他交给风夫人抚养,而是将他送去太和山的武当派做了俗家弟子,希望他能学得一身好本事,将来好接管自己的生意。/p

半年多之前,学成归来的风扬回到风家,开始逐步从风亦敛那里接手漕帮的各种事务。/p

这个风扬跟十年之前那个流着鼻涕的小鬼简直是判若两人,除了那张脸还一模一样之外,从他的性情脾气到日常习惯都与幼年时大相径庭,连最简单的扬州话也说不好了。不过风扬的头脑非常聪明,加上还留有幼年时扬州话的底子,所以几个月之后,他说起方言来已经跟本地人一般无异。/p

虽然只在风扬小时候见过他一次,不过老太太当时就对那个眼珠乌溜溜仿佛会说话一般的小男孩生出了喜爱之心,如今再见,他的眉眼简直一点儿都没变,只是脸部的轮廓多出了几分男子的阳刚硬朗气质。老太太想到九姑还时常会惦记起她这个侄儿,只是九姑已经多年不跟风家来往,因此也无从打探他的消息,如今这么巧在路上遇着了风扬这孩子,她一定要把他带回去给九姑瞧一瞧!/p

想到这里,老太太直接就跳下了马车,走近对方,热络地邀请说:“扬哥儿你今日若无急事,不如就去罗府坐一坐,你姑姑想念你可想得紧呢。后来听说你去了北方学艺,九姑每年都比着跟你同龄的男孩子的身量给你做上几件冬衣,想等你回家探亲的时候托人给你捎去,可你经年不归,如今她做的衣裳都已经攒了几衣橱子了!”/p

风扬转一下手中的折扇,露出了一个类似于苦恼的神情,低声解释道:“老太君有所不知,小侄幼年学艺时曾不慎撞到了头,因此不少从前的人和事都忘记了,虽然小侄记得自己有个姑姑住在罗府里,但更多的细节却想不起了,怕惹得姑姑伤心这才不敢登门拜访。至于老太君您……在两个月前的关府花园小侄曾与您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听旁人介绍,才知道您就是那位受人尊敬的罗东府老太君。”/p

“哦……啊!我想起来啦,你就是当时那个打走猴子的少年!”老太太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觉得对方眼熟,不是因为对十年前的那个小男孩记忆犹深,而是自己不久前曾在关府见过他!/p

关氏一族是名门望族,上有太子太保关景泽,下有太仆寺少卿关顷堂,内有文华殿大学士关让儒,外有昭勇将军关霖,只因为关姓官员甚少去参与党派之争,所以向来为皇帝所器重……从各种意义上来讲,关氏一族都可以列入大明七大望族之中。/p

“伍罗关孙,贵满乾坤”是扬州一带的俗谚,而扬州的关家其实只是关氏一族的旁系。过去,扬州关家的子弟多有在朝为官者,但如今他们和扬州罗家一样,大部分子弟都在打理家族生意。他们除了跟伍家合开的名满天下的“泷涛织造坊”之外,还有一家专供官药的“仁术堂”,包办了北直隶及其以北地区的官中的药材供应。这几年,关家又搭上了风家在大运河和长江上的航道,不仅从苗疆找到了上好的低价货源,还把药材的销路拓得更广了。/p

关府依山而建,不仅屋宇气象恢弘,占地之广大更是令人咂舌,几乎把整片山林都圈在了他们的府里,并于其中豢养各种珍奇异兽。/p

两个月前老太太、大夫人赵氏和大小姐罗白英去关府赴宴,经过芩荃苑的花园时,突然从假山上蹦出一只凶悍的大母猴子,嘎然一声叫唤,立刻吓跑了随行的十几个丫鬟嬷嬷。可是,老太太、赵氏和罗白英三人都是莲足小脚的尊贵人物,她们平时连走路都不多,哪里在如此“凶险”的情况下跑过路呢?/p

好在石榴是个尽职尽责的小丫头,自己择路逃命的同时,不忘死拖硬拽地拉着老太太一起跑。而罗白英到底是年轻力壮的小姐,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踮着一双小脚也跑得飞快。/p

最倒霉的就属赵氏了,她既没有忠心的丫头,又处于没有爆发力可言的四十一岁“高龄”,更惨的是她年轻时就属于高大丰满一类的身材,如今上了年纪更不去顾及胖瘦的问题,反正她多的是内在美和唐代美……总之,多年之前就不(能)坐轿子、只(能)乘马车的赵氏,不知夏故竟吸引了母猴子的注意。只见那只灵活的母猴子纵身一跳,就扑到了赵氏的肩膀上,一边欢呼一边拂去那满头的宝石珠翠。/p

这一刻在花园里,赵氏的哭叫声和呼救声震天响,可是深深受到惊吓的众人都只顾着逃出生天,连罗白英也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她母亲的惨状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就在赵氏以为今日“吾命休矣”的时候,一道身影从天而降,然后骑在赵氏脖子上的母猴子就伴随着“嘎呀——”的一道声音,化作一道弧线飞远了。/p

因为当时的状况太混乱,老太太又


状态提示:第848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