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极品闲人>第二十章
六年,又跟随赵郡王李孝恭和李靖讨伐辅公祏。入唐后,唐高祖李渊说李世绩是“纯臣”,赐他姓李。先封曹国公,后封英国公。

在历史上,李世绩曾先后参与平定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的战役,武德八年突厥进犯,李世绩奉命讨伐。贞观三年大破突厥,俘五万人而归。

贞观十五年,拜李世绩为兵部尚书,还未赴京上任,薛延陀部又侵扰李思摩部。李世绩获唐廷委任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薛延陀于青山,大败敌师,斩名王一人,俘五万多人。

贞观十八年,李世绩又跟从太宗伐高句丽,攻破辽东、白崖等数城。贞观二十年,又率军大破薛延陀部,平定碛北。

高宗乾封元年,高句丽权臣盖苏文病死,其子男生继掌国事,另外两个儿子男建、男产发难,驱逐男生。男生奔唐朝,恳求大唐发兵相助。

高宗任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高句丽。乾封二年二月,李世绩大军渡辽水,攻拨高句丽重城新城。李世绩一路连捷,直抵平壤城南扎下大营,男建不断派兵迎战,皆大败而还。不久,城内人投降唐军为内应,大开城门,唐兵四面纵火,烧毁城门,男建窘急,自杀未死。平壤城最终被攻下,唐朝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至此高句丽国灭,分其地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自隋文帝以来,屡伐高句丽,无一成功。隋炀帝三次伐辽,因此亡国。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御驾亲征,也因天寒少粮而无功罢兵。高宗继位,前后派兵部尚书任雅相、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大将军契必何力多次征讨,皆无功而返。直到李世绩老将出马,乘高句丽内乱,加之指挥有方,一举讨灭东边这个多年难拔的“钉子户”,想必隋、唐几位皇帝如果地下有知,肯定惭叹不已。

李世绩回国后不久,因征伐劳累而病重,总章二年十二月戊申ri卒,年七十六。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ri,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李世绩都享有崇高荣誉。在李世绩归唐之初,高祖就赐他姓李,称赞他是“纯臣”,并委以重任,施以丰厚的赏赐。

太宗更是对他钟爱有加、称赞有加,称其:“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并将他二十四开国勋臣之列。

李世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世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世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世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世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世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世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世绩奉令付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句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世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高宗对他更是恩宠,高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任他为封禅大使,途经他的故乡时,皇后武氏亲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赐给衣物,还封为东平郡君。

李世绩不慎坠马伤足,高宗亲自.慰问,并把御乘赐予他。永徽四年,高宗又命人为他画像,还亲自为他写序。高句丽平后,高宗祭祀宗庙,“以李世绩为亚献”。

公元669年,李世绩病逝,“上闻之悲泣,葬ri,幸未央宫,登楼望车恸哭。起冢象yin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并令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七天不上朝。

甚至在他死后近百年,也就是上元元年,唐肃宗还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庙。认为他和李靖所立下的功绩,只有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才能与其相媲美。

李世绩自17岁参军,到76岁去世,在半个多世纪戎马生涯中,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家才干。

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唐太宗曾多次称赞他,认为他“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史称:“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勣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李世绩的成功,还得益于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在翟让起义之初,“离狐徐世勣家于卫南,年十七,有勇略,说让曰:‘东郡于公与勣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让然之,引众人入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