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着我。”
“是。”
唐建洲急忙答应。
命令部队解散。同时集合一个步兵营。
“来人。”
“到!”
“给57军部发报。”
“是。”
“以我的名义发报给57军部。从现在开始,第112师由我张庸直接指挥。”
“是。”
通讯参谋转身去了。
张庸简单收拾。准备带着队伍出发。
水母。
郊外。
很多人。
有机枪。
听起来就刺激。
说不定是日谍的大据点。
在过去几个月,日谍可能投放了不少资源。
都是我的!
都是我的!
“滴滴!”
“滴滴!”
随着哨子响,一个营集合完毕。
张庸扫了一眼。没发现迫击炮。
只有机枪和步枪。那不行。没有迫击炮,无法攻坚。
“你们师没有迫击炮?”
“有。”
“几门?”
“六门。”
“带上。”
“但是没有炮弹……”
“没有?”
“之前都被调走了……”
“带上!”
张庸摆摆手。
炮弹什么的。我有。多的是。
连迫击炮都没有,怎么打仗?
想起后世的某个画面。pla一个班,只有一把枪。其他全部都是筒子!
现在筒子没有,迫击炮必须管够。
“何英平!”
“到!”
“你也跟上!”
“是。”
张庸当然不会漏下骑兵连。
在西北这样的地区,骑兵实在是太好用。不可或缺。
可惜,107师和112师,都没有骑兵。只有代步的战马,还有就是通讯兵的战马。没有专业骑兵。
“是。”
“出发。”
带着六门迫击炮。立刻出发。
日谍只能指引大概的方向。它不知道具体的位置。
出入的时候,都是被蒙面的。
然而,大部分间谍,都有一些特殊的本事。哪怕是被蒙面,也能记得大概方位。
《黎明之前》里面的那个秦佑天,就是依靠自己的记忆,成功复原了地下党的位置。最后导致地下党遭受重大损失。
前进。
郊区的房屋不多。
大部分都是土坯房。屋顶都是茅草。
很多土坯房都已经没有人居住。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少量保存完好。
张庸放慢脚步,开始东张西望,到处寻找。
忽然在一个土坯房外面站好。朝其他人招手。示意进去看看。
几个士兵于是端枪进去。随即,又急匆匆的从里面跑出来了。
惊讶。
激动。
“报告!发现很多弹药箱!”
“什么弹药箱?”
“就是,就是弹药箱,弹药……”
“都搬出来。”
“是。”
一群人急忙动手。
从土坯房里面搬出来好多的弹药箱。
众人都是十分惊讶。
弹药?
里面居然有弹药?数量还那么多?
最先搬出来的弹药箱,上面写着炮弹、6公厘等字样。繁体字。
“炮弹?”
“叫炮兵上来。拆开。”
“是。”
炮兵上来。将弹药箱撬开。
果然,里面真的是迫击炮炮弹。60毫米的。一箱六发。
“这是真的!”
“这是真的!”
炮兵们都是高兴坏了。
他们一路上扛着空炮赶来,内心正嘀咕呢!
没有炮弹,扛着空炮有什么用?
没想到,这里就有炮弹!
数量似乎还不少。
初步清点。居然有十六箱。也就是96发炮弹!
平均下来,六门迫击炮,每门能分配到16发!
算是比较多了。
“炮弹哪里来的?”唐建洲疑惑。
“可能是日谍隐藏的。”张庸早就想好了答案,“他们经常干这事。”
“什么?”
“日寇所谋者大,在华夏各地,都有弹药储藏。为的就是以后打进来,可以随时补充弹药。”
“什么?”
唐建洲难以置信。
张庸没有继续解释。剩下的自己体会。
问就是日谍!
一切都是日谍做的。
除了炮弹,还有很多7.92毫米毛瑟步枪弹。
总共是三十箱。每箱1000发。总共就是三万发。正好,给步兵营补充。
本来携带的子弹数量就不多。但是三万发补充下去,数量就很充足了。
“英平!”
“到!”
“跟我来!”
“是!”
张庸带着骑兵连,来到另外一个土坯房里面。
里面也有他安排的弹药。也是毛瑟步枪弹。也是三十箱。足足三万发。算是送给骑兵连的酬劳。
骑兵连使用的也是马四环步枪。子弹是通用的。
“这么多?”
何英平也是难以置信。
三十箱子弹啊!都是他们最需要的!
东北军入关以后,原来的奉天兵工厂什么的都放弃了。
等于是没有了可靠的弹药补充。
单纯依靠老蒋划拨,肯定是严重不足的。
加上之前和红军作战,弹药消耗非常大,弹药严重不足。
三万发子弹,也是能救命的。
“以后还会有的。”张庸随口胡诌,“日谍的储备多的是。”
日谍有没有,他是不清楚。
但是,系统生产弹药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