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史上最强太子>第454章 惊天事变,扶桑斩明使

统一了意见,就好办了。

人们很快开始商量,制造大明纸钞的各种细节。

比如,这大明纸钞的名字叫什么呢?朱元璋直接拍板,叫“大明宝钞”,

还有,大明宝钞,应该如何防止伪造呢?一方面是要严刑峻法,规定伪造宝钞者斩首,知情不报者同罪。另外一方面,是采取严格的防伪措施。比如,大明宝钞的纸张,应该和大元一样,用“桑穰”,也就是桑树的第二层皮制造。这种能制造纸钞的桑树,其实是很少见的,只要令锦衣卫盯紧了源头,伪造大明宝钞的可能性就降到了极低的程度。

另外,大明皇家银行的第一代行长,应该是谁呢?筆趣庫

这行长整天守着天文数字的财富,必须有足够的意志力,两袖清风。这行长要打理无数繁琐的细务,务必有无比的耐心和责任心。这行长要从无到有地将大明皇家银行的建立起来,并且在全国各地建立支行顺利运转,需要长袖善舞,擅长处理和地方官、朝廷官员,以及和天下军民百姓之间的关系。这行长,还要洞察人心,制定各项制度,挖出大明皇家银行内的蠹虫。

这样的人选还真不好找。

李善长、胡惟庸就不用说了,他们俩是宰相,总不能贬官去做大明皇家银行的行长吧?

刘伯温能力和品德倒是够了,但是崖岸高峻,和官员们的关系都不算太好,还真不适合做这种需要长袖善舞的工作。

王兴宗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是,此人出身吏员,一直是朝廷众大佬打压的对象。而且,屯田之事,还真离不开他,也不大合适。

朱标甚至想起了沈万二。

沈万二身为江南大富翁,经济之才是没得说的。其人又深知进退,在关键时刻献粮百万石,却坚决不受一官半职,毫无居功自傲之意。其眼光,更是堪称卓绝。如果不是年纪太大,朱标真希望沈万二做这个大明皇家银行的行长。

最后,朱元璋提了个人选——姚广孝。

姚广孝一直是朱标亲信中的亲信。

虽然姚广孝现在却没有任何朝廷正式官职,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嘛,朱标当了皇帝,此人很可能会官至大明宰相。

朱元璋既然已经打算好,在不远的将来禅位了。自然也不介意先为姚广孝铺铺路。

朱标虽然不知道朱元璋的具体想法,但是,姚广孝这人,不贪财不好铯,自制力极为强。学问精深,精通儒佛道三教的学问,无论儒生、道士还是和尚,都能谈得来。而且,此人非常擅长处理实务,在历史上有“黑衣宰相”之称。还有更关键的,此人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整好用来对付大明皇家银行之内的那些魑魅魍魉。

仔细想想,姚广孝真是大明皇家银行第一任行长的最佳人选,朱标也就同意了。

当然,姚广孝从一介白身,直接做大明皇家银行行长,位与六部尚书等同,有些突兀。

没关系。

姚广孝不是在大明攻取东察合台汗国的过程中,刚刚立下大功了吗?

朱元璋决定,先因为平定东察合台汗国的军功,封姚广孝一个哈密侯。过几天,再任命哈密侯姚广孝为大明皇家银行行长,就顺利成章了。

现在,关于大明皇家银行,就只剩下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最难办的一件事了。

大明皇家银行的准备金从哪来?

别忘了,为了保证大明纸钞的信誉,刚开始这些纸钞是要和金银自由兑换的!

现在的朝廷,从哪找那么一大笔,准备金呢?

“难啊!”李善长道:“现在市面上本来就缺少金银。朝廷如果再从市面上抽取海量的金银,做银行的准备金。市面上就会更加缺钱,未见其利先受其害啊!”

“而且,朝廷大量从市面上抽取金银,岂不整好向天下人说明朝廷缺少金银吗?纸钞的信誉,又如何建立呢?”

“要不,朝廷再多开些金银矿?”

“已经在竭力开采了。但是,皇家银行需要的金银太多了,恐怕远远不够!”

“实在不行,这皇家银行,先立足于南京,再慢慢发展。”

“那怎么行?我大明越发展物资就越多,市面上也就越是缺钱!发行纸币,速速扩大规模,简直是时不我待!”

“那你说怎么办?没金子,没银子,没有足够的准备金。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关键是从哪里,搞到一大笔金银呢?从缅甸抢一把怎么样?”

“这些年,长安郡王已经从缅甸搜刮了不少啦!现在的缅甸,恐怕已经没多有油水了。”

“暹罗呢?他们买咱们的翡翠,出手大方的很啊!”

……

众文武大臣议论纷纷,仔细讨论之策。

朱标却没有参与这场讨论。

一来,他有意引导文武大臣们,对开疆拓土的渴望。比如现在,国内凑不出足够的金银来,不用朱标开口,群臣自然而然地,就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二来,朱标在等一个变故。

成立大明皇家银行,是朱标的长远计划之一。从哪里解决这批金银的问题,朱标也早就打算好了。

他一直安排人手,盯着那个地方的动向。

前不久,那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现在,那件大事的影响,也该传回大明了。

果然!

蹬蹬蹬~~

一名宦官飞奔而入,道:“启禀陛下,您派往扶桑的钦使杨载、副使吴文华回京,请求觐见!”

“杨载、


状态提示:第454章 惊天事变,扶桑斩明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