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史上最强太子>第30章 战前军议

与此同时,应天城,中书省大殿内,朱标参加了平生第一场军议。

本来朱标这么小年纪,是用不着参加军议的。

但是,这等要命的关键时刻,拥有无数神异的朱标,难道不能起到异乎寻常的作用吗?

所以,朱元璋特命朱标来到了现场。

……

……

“天不佑我!天不佑我吴国啊!”

“是啊!谁能想到,陈友谅的水师如此强大,竟能攻下太平直取应天!”

“要我说,咱们必须赶紧撤往严州,与李文忠将军汇合,再图后举!”

“退往严州?这也太示弱了吧?依吾之见,咱们应该出城,退往城外的紫金山。依山而守。”

“哼,什么退往严州?退向紫金山?俺不退!俺死也要死在应天!”

“死守应天?拉倒吧!你吴良一条建命,如何能与吴国公相比?你要死便死,莫拖累了吴国公啊!”

……

应天主要文武官员慌了手脚,在大殿内吵吵嚷嚷,商议对策。绝大部分人认为,以现在敌我两军的实力对比,应天城绝不可守,必须马上撤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人有如此想法,当然是很正常的。

很简单的道理,“别人皆可降,唯主公不能降也!”

退出应天城算什么?

甚至就是吴军全面战败算什么?pδ

这些臣子们,大可以改换门庭,投靠陈友谅,继续富贵荣华。真正会死无葬身之地。唯独朱氏一家而已。

“这么多臣子,到底有几个没白吃我们老朱家的俸禄呢?”

朱标坐在朱元璋旁边,向群臣的面上缓缓看去。

嗯,紧急赶回的应天徐达、常遇春,以及吴国的根本班底邓愈、汤和、吴良、费聚等人都是没问题的。他们或者慷慨陈词,或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刘基更是不错,胸有成竹,镇定自若。

真正有问题的,是吴国建立后,为了荣华富贵来吴国做官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对付陈友谅的十万大军,单靠徐达常遇春等中坚力量,肯定是不够的。这些贪慕容华的墙头草,虽然不大可靠,这时候还真需要他们出力!

到底,该如何激发起那些墙头草的斗志呢?

朱标若有所思。

“标儿!”

忽然,朱元璋的声音到了朱标的耳中,道:“陈友谅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咱们的大军不足五万。你说……咱们是要战,还是要逃?”

最关键的时刻,终于到了么……

朱标神色没有任何的变化,站了起来,环顾了一圈众将的表现之后道:“儿臣以为,当战!”

朱元璋道:“哦?为何当战?”

朱标黑色的眸子沉静入水,面对着众多将领们的注视,缓缓道:“陈友谅的军队确实非常强大。但是,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天城,还能去哪里呢?去紫金山上做草寇吗?去严州找阿兄李文忠?严州还不如应天坚固呢?!陈友谅杀来,咱们是不是继续逃?!这逃亡之路,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

“但……但是……”有人弱弱道道:“咱们就算死守应天,也守不住啊?”

“怎么守不住?陈友谅有大军十万,我军兵力也在四万左右。以逸待劳,难道就一定守不住?我虽然年幼,但我觉得,我军不但守得住,而且,有机会能反守为攻,反败为胜!总而言之……”

顿了顿,朱标向着四周抱拳拱手,道:“我吴国没有未战而先言败的说法。誓与陈友谅周旋到底!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世子说得好啊!”

刘基刘伯温站了出来,向着朱元璋微微躬身,道:“微臣请上位下令,将那些主张投降的人,尽皆斩首,以正军心!”

朱元璋道:“只是军议而已。伯温此言,有些过分了吧?”

朱元璋虽然云淡风轻的这样说,但是刚刚还在叫嚷着投降的人,却莫名的觉得一阵寒气。

“微臣以为,一点都不过分。”

刘伯温转身,向着群臣的面上指去,道:“陈友谅的实力强大怎么样?如果敌人一直非常弱小,还要你们这些文臣武将有什么用呢?你们就不能想办法,让我军以弱胜强吗?陈友谅大军骄狂无比,能不能利用?陈友谅生性多疑,咱们能不能设下妙计?陈友谅卑鄙无耻,我等能不能用来动摇军心?哼,什么都不考虑,根本就没有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只想着逃走。你们配做吴国公的臣子吗?你们还有脸称吴国公之臣吗?就算单从胆气来看,你们都不如世子,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你们,到底还要不要脸啊!”

好么,朱标和刘伯温这一唱一和,可不得了,把群臣骂了个狗血淋头!

当然了,与此同时,他们也终于鼓舞起大家的士气来。

是啊,打天下如果都是以强凌弱,那还要这些文臣武将干什么?人家朱元璋养着大家,就要要大家在关键时刻,帮着他以弱胜强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退一万步说,就算大家没本事以弱胜强,至少不能在胆气上面,被比下去吧?

“我不退!我要与应天共存亡!”

“誓与应天共存亡!”

“咱不能被世子瞧不起!”

“以一敌三,我军未必没有胜算!”

……

群臣们纷纷响应,大殿内的主战之声仿若狂风暴雨!

今日,朱标和刘基之语,对吴国之意义。真可比,当初诸葛亮过江东,和鲁肃一起,舌战群儒!


状态提示:第30章 战前军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