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我的徒弟是长乐公主>第65章 李世民的深意

第六十五章李世民的深意

“这、这真的赐给我们秦家一面免死金牌?”秦向山颤抖着声音问。

罗素亦是激动得脸色涨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东西,其实唐朝开国元勋就有人得过。

甚至还比较泛滥。

像是李渊曾经就为了安抚功臣,发了一道诏书。

叫做《褒功臣诏》。

李渊随后就给太原功臣人人发了一面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

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东西是稀罕物。

可在秦阳眼里,也就是有点好奇而已。

扫一眼激动不已的爹娘跟秦国公府的仆从,秦阳默默叹口气。

算了,反正是白来的,起码留下来也能当个传家宝。

一面笑盈盈接圣旨,让人将丹书铁券搬入秦国公府的正院大厅,他一面在心里腹诽着。

当初李渊广发丹书铁券,就是为了省下其余封赏。

没想到今天李二也来这一手。

倒是其他人不怎么在意的饶阳县封地,秦阳更在意一些。

虽然这地方小,也就是个县,更处在幽州,在大唐的边境上。

京城之中,连普通百姓都视幽州为苦寒不毛之地。

可这到底是个实实在在的封地啊。

跟之前所享的“食邑”不同,圣旨上所言,这可是秦阳可以对境内官员有任免权的地方。

也就是说,到了那里,秦阳就是实实在在的百里王。

但话又说回来了,京城待得好好的,谁没事往幽州那地方跑?

秦阳摇摇头,懒得去想李世民此举的深意。

送走了大太监王海跟其他宫人,秦向山夫妻围着丹书铁券啧啧称奇,秦阳则跟长乐公主、李恪二人在园子里走动。

李恪心里有些不乐,大概是觉得,自家师父展露三次神迹,立下了功劳,怎么父皇只给这些虚的?

这些赏赐说出去,底下什么都不懂的百姓自然觉得十分荣耀。

可对于他们这些皇室中人,自然觉得看不上眼。

但这话,却不好当着妹妹说。

等长乐公主也先回宫了,他这才对秦阳抱怨道:“师父你立下这样的功劳,力挫吐蕃士气,父皇怎么能只给一点虚名?”

至于幽州那地方的一个县,再有实权又如何?

那种不毛之地,难道谁会想不开跑过去当什么百里王?

别说是当一个百里王了,就是幽州那里的刺史,日子过得难道就比京城的普通贵族好?

那必然是不能。

风吹日晒,苦寒的天气,以及周围不怎么样的邻居,都威胁着那里的人。

他这一番抱怨,让秦阳直摇头。

“师父,难道我说错了?”李恪不解地问。

附近没有旁人,秦阳就认真对李恪讲解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愿闻其详。”李恪恭敬行礼。

秦阳道:“饶虽小,却是幽州涿郡之地。我这次展露神迹,力挫吐蕃士气。松赞干布又重伤于神迹。赐我封地在幽州,则可以震慑吐蕃,这同样也是皇上向天下人表露对我信任。”

“是了,父皇给了师父你饶阳,就说明不怕那些流言蜚语,不觉得你会私下与外邦来往!”

李恪终于懂了,松了口气。

父皇能这般信任师父,对他来说自然是大好事。

“行了,最近宫里的事不会少,尤其是贸易区,你也该好好去整顿了。”

挥手让李恪去忙自己的,秦阳伸了伸拦腰,让人给他准备早饭。

他自己则来到挨着花园的菜园子,看着正有仆从给地浇水,他就走了过去。

就见地面上,种下去一段时间的红薯,已是长出了嫩芽。

夏季种下去的红薯,生长周期在110天到120天。

也就是四个月左右就能收获。

现在正是六月份,第一批红薯收获时,差不多是十月份。

那时正是丰收的季节,他倒是有些好奇,二百斤红薯种子,能种出多少红薯来。

这些种子都是系统兑换的最优种子,不管怎么说,也不该比后世种出来的少吧?

盯着看了一会儿,秦阳就转身离开。

他在秦国公府里吃喝玩乐,外面早就热闹起来。

先是松赞干布被雷劈个半死,请太医,让人急救。

随后就是皇帝给秦国公发了圣旨,赐给秦家一面丹书铁券,还赐给秦国公一个幽州的县作为实权的封地。

前者让人羡慕,后者则让人惊叹。

丹书铁券也就罢了,开国元勋家,十个人起码八个家里都有这玩意儿。

但实权的封地,除了皇子皇孙,外人还真是少有能得到的。

可原本应该表达反对意见的御史们,却集体哑了声。

一听地方,幽州?

还是个县?

算了,那种地方,有什么可在意的。

若是富庶之地他们必然劝说阻拦,可秦国公立下大功,皇上这次这么抠门,就给了一个小封地一个丹书铁券,他们甚至还有点同情秦国公。

长乐公主回宫后,就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陪着长孙皇后用饭时,就显得情绪不高。

“丽质,你怎么闷闷不乐的?”

一个黄袍男子大步走进来,才来到母女身边,就发现乖女儿心情不佳,忙问道。

来人正是李世民。

长孙皇后叹道:“这孩子从宫外回来就是这样,问她,她也不说。”

李世民想了想,忽然说道:“让朕猜猜,你是不是为了秦阳的事不高兴?”

“父皇


状态提示:第65章 李世民的深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