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文看一眼低头扒饭的江景祥,小声回道:“大伯每过几天就要到镇上会友,晚上都宿在镇上,今天下学就去诗会。”

江团似懂非懂。

江景祥咽下口中吃食,平静道:“我爹虽然没有考上秀才,可他跟镇上开学馆的刘秀才关系不错,平时每逢初一十五就会跟镇上几个同窗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娇娇以后就知道了。”

哦!原来是这样的。

唉!要是堂哥晚上也不回来,岂不是大伯母只有一个人在家里,好像不对劲啊!

江团抬眼看向隔壁的织房,此时,织机的咔咔声都已经又重新响起,单调……乏味!

可能需要准备的事情多,说好要加餐的,江景阳没有过来,给他留的咸肉就只好放进厨柜里。

晚上,最开心的恐怕是江景文,他泡进大伯的书房中不出来,若不是江景祥说明天还要去学堂,恐怕就一晚不睡了。

江团终于有一间独处的房间,尽管这只是临时的,别人家的,她还是享受了一个好睡眠。

躺在蓬松的稻草上,只要一翻身,就有沙沙作响。

鼻端也是草木落叶的气味,仿佛睡在空旷的大自然中。

一觉睡到鸟鸣阵阵,门缝处已经透进亮光,江团赶忙起身穿衣梳头。

她的头发又长又密,平时都是柳氏在帮忙打理。

此时,江团取出木梳,艰难的给自己结成两个小丫髻,再戴上两朵绢花。

若是以前,她是绝对不会戴花,尤其是这种做工粗劣的粉色花。

可是在这里,江青山喜欢看她戴花,柳氏喜欢看,哥哥们喜欢看,她也就喜欢了。

她戴的不是花,是江家的喜意笑脸。

等她开门,就看见大哥江景阳正在院里跟江景祥江景文说话,手中拎着一只小背篓,里面装着一大包东西。

听到屋门响,三个江都转身过来。

江景阳道:“娇娇,今天晚上爹去村里找秦三狗了。”

江团笑:其实那人已经摔痛了,就不用了吧!

江景文把手中的书放在掖下,一溜烟跑过来:“娇娇,昨天晚上我又看了个故事,中午给你讲。”

江团:“好!”心里却想,最好把书上午给我留下。

江景祥:“哎!还是你们住在这里热闹,景阳景文,以后你们房子修好,也让娇娇每月过来住几天。”

二江三江一齐瞪眼看过来:“休想!”

江团笑道:“祥哥,马上新嫂嫂就要娶进门了,到时候你肯定会嫌我们吵的。”

江景阳跟江景文顿时笑起来:“就是,就是,祥哥都要陪新嫂嫂。”

江景祥假装怒道:“你们又不是没见过新嫂嫂,还用我陪。”冲过去就要打这两个拿自己开玩笑的弟弟。

他的未婚妻是康家舅舅的女儿,从小认识的表妹,就现在也能天天见面,好像的确不需要陪。

院子里,兄妹几个笑闹一片。

可随着正房门“吱呀”打开,几个人顿时禁声。

康氏已经穿戴整齐的站在檐下。

江景阳提着小背篓走过去:“伯母,这是我爹让我送过来的东西,里面有肉蛋,还有一些细粮。另外,还有一两银子,这些都是给娇娇和景文在你家吃住的费用。”

院里一下安静下来,江青山性子也硬,即便是自家儿女在大伯家吃住,他也是要付银子。

就看这个当伯母的收不收?

康氏看了看江景阳手中的背篓,还有那一小锭银子,面无表情。

只对局促难安的江景祥道:“既然要给,景祥你就收下吧!早饭做了没有?”

这是收下了!

她一发话,院里几人顿时忙起来,到现在还没有人做早饭,大家都忘了。

江景祥跟江景文冲进灶间,江景阳说了一句:今天早上已经开始动工了,就想离开,却被江团拉住。

她低声嘀咕几句,江景阳虽然诧异,还是使劲点头,旋即出门走了。

江团抿了抿唇,她在走时对江青山说过,没有人放羊,就从麦地里割麦苗喂羊。

不是乱割,需要割出一条两尺宽的通道,然后再把他播种过密,几乎挤在一起的玉米苗移栽一部分到麦地空行中。

她在走前给江青山说过,可担心他一忙就忘了,现在又对江景阳又说一次。

麦地里预留空行,再套种玉米是提高产量的种植方法。

虽然表面上看会减少麦子收成,但加上玉米,两季粮食会总体会增加。

只是,对这些千百年都习惯一季一季轮种的农户来说,肯定不会轻易接受。

尤其是现在麦苗即将抽穗,要想除去五分之一,她也不知道江青山能否舍得。

曾经在八十年代初期,在广大农村推行新式农耕技术和杂交良种时,无数农技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软磨硬泡的让农户改变种植习惯。

所有村干部在大喇叭里说得口干舌燥,也花了好几年才让所有人接受。

之所以能推行成功,也是看在一年年仓柜在装满,否则光是说,谁敢饿肚子尝试。

现在江团不认为自己一说,江青山就同意这看似胡闹的举动。

他是一家之主,要为一家人的生存负责,涉及粮食,会慎重考虑。

不过,江团有信心增加产量,一次不行,还有下次,她不会轻易放弃。

况且等新房修好,她也有施展手脚的场地了,只要有几次成功例子在前,江青山自然会听自己的安排。

老宅里的早饭是一锅白粥,还有一些咸


状态提示:第54章 留宿会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