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次出征是为了收拾阿鲁台,结果顺道把兀良哈给打了一顿,荡平了他们老巢,这才心满意足的班师回朝。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打了阿鲁台,送个兀良哈。

大家心里高兴,哪怕出来快大半年,热情依旧高涨。

班师回朝没用多少时间,因为现在的都城是北京,比南京缩短了几乎一半的距离。

太子他们,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早早就准备好迎驾的事情。

大军还没到,就已经在北京城下侯着了,就等着皇帝出现。

太子党可经不起第二次迎驾事件,上次要不是汉王太过于嚣张,他们还未必能够翻身。

所以同样的错误,他们绝对不会犯第二次。

朱棣还没到北京城,就远远的看到百官在城下迎接。

甚至连百姓都早早就出城侯着了,用夹道相迎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北京原先就是朱棣的地盘,对于燕王出身的朱棣本身就非常爱戴。

如今都城迁到这,更是对他们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所以当听到皇帝打了胜仗回来,都自发的出城相迎。

所以这次的班师回朝,比之前两次都隆重。

特别是百姓那份认同的心,让朱棣甚是欣慰。

百姓的反应,充分证明了他的做法是对的。

不管是迁都还是亲征,都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这不就是一个皇帝最想看见的嘛。

所以朱棣这次心情非常好,不仅对太子大肆嘉奖,更是破天荒的取消了三天的宵禁,让百姓可以同乐。

汉王赵王趁机请求留在北京,皇帝可能考虑到他们数次陪自己出征,功劳苦劳都有。

于是也就答应了。

不仅如此,汉王赵王还重新掌控了三千营跟五千营,如此一来,局面再次回到三足鼎立。

太子党如今虽然几乎占据了整个朝廷,但是兵权依旧掌控在汉王跟赵王手里,所以大家只能算是五五开,谁也没办法一巴掌拍死谁。

当然了,最大头还是在皇帝手里,他想让谁当未来的皇帝,就让谁当未来的皇帝。

所以啊,现在争这些,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太子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治理国家上。

汉王跟赵王似乎还没意识到,不过这次他们不会像上次那样,异想天开的造反。

上次的教训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爹活着一天,他们就翻不了天。

所以他们也不打算翻天了,而是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实力,除了三千营跟五千营之外,他们开始暗自在封地笼络军队,组建自己的军事势力。

现在老爷子还在,肯定用不上,但是等老爷子不在了,这些可都是真刀真枪的势力,比太子爷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不知道强多少倍。

他们很有信心,等那天到来的时候,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把太子爷逼下去。

所以他们现在也不跟太子爷斗了,而是安心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样一来,太子爷监国就容易得多。

一家人也和谐了不少,皇帝也没那么容易发脾气了,看起来还挺其乐融融的。

这些变故自然逃不过皇帝的眼睛,但是他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老二老三这么多年征战沙场,在军队的威望是很高的。

加上自己早些年的宠爱跟放纵,他早就在各地组建了自己的势力,一股只听从他的势力。

“你说朕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瓦解他们的势力?”

朱棣忽然问陆林。

陆林摇头:“我也没有办法。”

有些东西,不是说瓦解就能瓦解的。

几十年了,汉王跟赵王的势力早已渗透到朝廷内在的各个地方,但凡武将,有一半以上都支持他们。

势力可谓盘根错节,不是杀一两个武将能够解决的事。

当然了,也有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那就是……杀了汉王赵王。

擒贼先擒王,他们死了,这些势力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而且汉王赵王势力虽然大,但是只要皇帝还在一天,要杀他们,就跟杀鸡一样简单。

可是虎毒不食子,太子是他的儿子,汉王赵王就不是了嘛?

如果他真的想杀了他们,根本不会等到现在。

而且他早年,甚至现在,都还在纵容他们扩张自己的势力,很明显,也是怕太子上位之后,会对他们两个不利。

想给他们留点兵,保护自己。

太子可能不会,但是太孙一定会。

他对自己的这些子孙后代,还是很了解的。

他谁都舍不下。

“罢了,随他们去吧,朕不管了,他们谁输谁赢,全凭本事吧。”

一个老父亲最无奈的时候。

对次,陆林也没有办法。

谁让他生了三个好儿子呢。

都是龙虎之姿,如何能够屈就在小水坑里一辈子?

所以他们的斗争,从皇帝决定靖难开始,就无可避免了。

陆林出了宫,回到府里,一进门嘉兴就高兴的跑出来。

“徐景昌给你来信。”

徐景昌?

倒是稀罕。

“写了什么?”

“他说他跟张心儿年后成婚,请咱们去。”

“成婚了?”

陆林有些惊讶,速度还挺快。

还以为他要等到海枯石烂呢,没想到枯树也有春天哈。

“那咱们去嘛?”

“去啊,为何不去?人家对咱们挺够意思的


状态提示:第311章 无解的势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