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一直觉得原主当初走投无路的时候,之所以选择写小说作为最后的一搏,是因为有两位语文老师对他的影响很深,这第一位就是方言要拜访的赵杰仁,赵老师。
每个人在上学的时候,哪怕嘴上不说,但在心里总会评判一下哪位老师对自己好,哪位又漠不关心。
虽说孩子是花朵,老师是园丁,培育呵护花朵是园丁的责任,但园丁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他不可能一视同仁的悉心浇灌每一朵花,于是差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待遇总是那么一目了然。
好在华国不存在国外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即使是差生也不会有什么校园霸凌,顶多就是老师对你的成绩不闻不问罢了。
方言从来不是优等生,但也算不上差生,他的成绩似乎跟外貌一样平平无奇,永远处于中游水准。
他试过努力,但成绩直到高中的时候也没什么起色,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真不是这块料,小时候想当科学家的愿望肯定是实现不了了。
好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不会是一无是处的人,像杰伦那样的天才歌手,小时候也被老师认为有智力障碍,劝他退学呢,要不是有一个好妈妈一直鼓励和支持他,也许我们都不会看到后来那个风靡了整个时代的天王风采。
方言很喜欢读小说,这是他在十岁之前就开始接触老爸带回来的武侠小说引起的,书中的江湖世界实在太吸引他了。
可惜后来老爸给他买了小霸王学习机,本意是为了让他学习,结果被他拿来打游戏了,结果这小说没看多久就断了。
直到后来小霸王被玩坏了,老爸一直没给他买新的,他才又捡起了小说。
等他上了初中,不算深厚的文学功底一下子让他在语文这一科上如鱼得水,尤其是作文,多次被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夸张总是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就像幼儿园的小红花,小学时的奖状,这不仅代表着老师的鼓励,更证明了自己的优秀。
谁还不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而在学校里,唯一能证明自己优秀的不是情书收了多少,而是你的成绩排第几。
那时候中考考七门课,语数外,史地物化,而方言除了语文和历史比较优异之外,其他五门课成绩平平,尤其是数学,他怎么努力也白搭,就是弄不懂那些三角关系。
而语文和历史又不是能拉开分差的科目,这一度让方言十分苦恼,毕竟木桶效应说的很清楚,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方言并没有遇到杰伦那么知心的妈妈,他的这些苦恼只能够自己承受,而为了排解这种压力,他并没有选择跟数理化死磕,而是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在语文和历史上。
这种行为,方言后来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当时真的就那么做了,可能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就是这样,越差的方面不是努力去做的很好,反而破罐子破摔。
当时赵老师不仅是方言的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班的班主任,什么是班主任,当时方言的理解就是管事的,班上出了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去找的人。(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他与任课教师区别在于任课教师只负责本学科教学,而班主任除此之外全权负责管理一个班级!)
可惜的是赵老师并未跟方言真正的交流过这个问题,也没有出现小说里老师关怀学生的场景,但还是有几件事让方言对他的印象很好。
第一件事是方言初一的时候在课上看《水浒传》,赵老师发现了,但没有批评教育他,更没有没收显示自己老师的权威,而是轻描淡写的说这书可以课余时间看。
这种维护了方言自尊心的处理方式让他很感激,因为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被发现就有了悔改的念头。
而不是像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上课偷吃糖果被同桌举报,尔后那个老师狠狠的抽了一鞭子,柳木棍做的鞭子,不仅痛的他流泪,更是让这位女老师成为了他小学时的梦魇,一想到她就浑身发颤。
第二件事是上课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让他朗读自己的作文,之后让大家向他学习。
方言不知道这是不是教育手段的一种,他没想的那么复杂,他只是心里非常感激老师,虽然他成绩平平,但他至少证明了一件事,自己还是有闪光的一面,即使这光芒有些微弱。
第三件事发生在他初三的时候,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他在学校里(那时候他住校)碰见了赵老师,赵老师问他课本上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节选》里他想要选择哪个人物进行朗读。
这一问让方言有些懵,因为这课还没上,而他也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好敷衍的说他要再想想。
随即他不打算午休了,直接就回了教室,打开课本翻阅起来。
《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课本里选取的就是最精彩的法庭辩论。
直到午休时间结束,上课铃响的时候,方言才匆匆将课文翻阅完,而鲍西亚的人选不用多想,肯定是班长的,那么他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