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回到清朝做盐商>第四一三章 给英国佬添点乱
我们将视角从地图往左上角转移。那里是爱乌罕,对就是那里。

那里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西北省紧紧相连。

这里也是英属印度获得鸦片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所以英国人非常重视这里,并且在这里的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哨所。

为什么要保护的那么严实,因为当地的俾路支人以及爱乌罕人部落经常会对英印的商业设施进行攻击。

无论是英印殖民地还是爱乌罕王国对这里的统治都是比较薄弱的。

以前华夏的触角伸不到这个地方,但是现在,爱乌罕已经向华夏称藩,两者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华夏人可以自由地出入爱乌罕。

这些爱乌罕人最喜欢的华夏商品就是丝绸和火枪。

每一个成年的爱乌罕人都应该有一把弯刀、一匹马还有一把火枪。

而英国人因为一直觊觎爱乌罕地区,因此一直封锁对爱乌罕地区的武器输入。

现在华夏的商人已经打通了西域到中亚再到爱乌罕的贸易通道。

华夏产的火枪,除了后膛装的步枪以外,无论是滑膛枪还是线膛枪都被加入了与爱乌罕的贸易清单。

随着这些火枪一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华夏商品。

各种华夏产的生活用品、奢侈品成了当地贵族争相购买的商品。

以前他们购买一根铁钉都要通过印度从英国人那里进口。

但是现在华夏的商品比英国人的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实惠。爱乌罕人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爱乌罕人渐渐地喜欢上成为的华夏的藩属国。

至少华夏没有向他们提出任何的领土上的要求。

这个爱乌罕就是华夏在印度西北防线安插的一颗钉子。

不过董叔恒也不指望爱乌罕以国家名义去跟英国人干,那样子很容易就会让爱乌罕遭到英国人的大规模反扑。

华夏情报部的探子伪装成华夏的商人,已经开始与爱乌罕南部的那些部落接触。

给他们售卖武器,将那些部族给武装起来。

一百多年后,正是这些部落的战士使用简陋的武器干得地球上两大强国灰头土脸。

让爱乌罕这个地方拥有了一个霸气的外号——“帝国坟场”。

董叔恒相信,英国人也会在这里摔一个大跟头。

历史上两次布尔战争,让大英帝国几百年的殖民积累挥霍殆尽。

董叔恒的手还伸不到南非那么远的地方,要将势力延伸到那里就必须有一直强大的舰队。

将南非换成印度也不错,至少华夏就在边上,随便伸伸手就能够影响到那里。

丁苏吉亚是阿萨姆东北部地区的一座重要的城镇。

它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在这里雅鲁藏布江进入了平原地带。

水流由湍急变得平缓。原本在山谷中穿行的大江,在这里变成了一条宽阔平缓的河流。

依靠着雅鲁藏布江带来的丰沛的水资源,丁苏吉亚这里的农耕非常的发达,这里已经有部分从云南引种的茶树。

这里的阿萨姆人也会种植黄麻,纺织麻布。麻布和丝绸是他们主要的着装布料。

之前在缅甸的统治时期,当地基本上处在部族自治的状态之下。

普通的百姓只要承受部族头人们的剥削就好了。

缅甸王国对这里的管控很宽松。

加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从云南过来的商队络绎不绝,补充了大家生活物资上的不足。

当地的特产也能够通过商队运输出去。

贸易通过互通有无能够让商品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地的百姓生活还算不错。

但是很快英国人打过来了。那些孟族以及印度土兵们凶残暴虐。

战争让当地的经济几乎崩溃,阿萨姆人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结束之后这里成为了英国人的地盘。英国人留下了大量的孟族士兵镇守当地。

也有一些当地的头人投靠了英国人,他们的依然保持了原来的地位,只是这些人现在成为了英国人统治阿萨姆地区的工具。

英国人不再允许云南的商队经过阿萨姆地区,他们在逼迫大家只能购买英国的商品。

但是当地人根本就不需要英国人的东西。他们吃的穿的都是自己的生产的。

英国人见在当地获得不了什么商业利益。于是他们开始让留守当地的孟族战士以及傀儡头人加紧搜刮当地。见到当地有人种植茶树,他们就强迫这些人将耕地都建成茶园。

可是不耕种粮食,当地的阿萨姆人开始面临饥饿的困扰。他们的每年要上缴大量的茶叶作为税收。

至于他们的没有时间去种植自己所需要的粮食,会饿肚子,这些事情,英国人是不会管的。

他们占领这么多的殖民地并不是要将这里转化成大英帝国的领土。他们只是想在这些地方掠夺而已。

英国殖民制度最终走向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来没有将殖民地当作本土,没有将殖民地的百姓当作自己人。

这样的模式,让庞大的日不落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

等到后世英国不得不跟着人家后面做小弟的时候,他原本的那些殖民地呢?

有哪个会站出来为他撑腰呢?

历史循环,报应不爽!

丁苏吉亚作为一座边境的小城,地理位置又极为重要。英国人自然会分外重视。

这里驻守着一个孟加拉步兵旅、一个印度步兵团还有一个英国步兵连,


状态提示:第四一三章 给英国佬添点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