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仅仅单一的依靠煤炭资源生存的资源枯竭性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的枯竭,许多大型或中小型的煤矿都相继裁员或倒闭了,在婷婷五岁的那年,他们的这种幸福时光从此就彻底和他们告别了。这个外地乡下男人再也没有曾经的高收入来让他轻而易举的养活这一大家子人了,他必须要另找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来继续维持着这一大家子人的所有日常生活开销。
这是一件苦恼而又必须要迫切解决的一件事情,继续呆在这座皖北煤城,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座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其他的各行各业也连锁性的出现了经济的的大幅度不景气现象,当地人的生活都难以为继,他们纷纷外出寻找可以挣钱的机会,何况他们是来自外地的外乡人。
回到那个处于苏北平原腹地的小村庄,那是更不可能的。如果你呆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你一定会被活活饿死的,因为这样的小村庄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四周除了一望无际沟横交错的庄稼地和小沟小渠以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就是这仅有的土地也是人均下来少的非常可怜的,一个人的口娘田根本就不够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所需,哪怕是温饱都不够。
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返回婷婷妈妈的娘家,这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这里有数不清的商机和挣钱打工的机会,这里的经济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高速发展着。虽然婷婷妈妈和她的嫂子的关系并不好,而且这一段婚姻就是因为她嫂子的背后策划而造成的,但是,时间是个好东西。时间总会让你麻木的忘掉一切的不愉快和伤痛,其实,这一切也不是忘记,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只有麻木的被动的接受罢了。伤口已经结痂了,就显得不是那么的痛了,有时只是一种痒,但是这种痒,对于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决心已定,生活还要继续,他们 打点行李,一大家子拖儿带女回到了婷婷妈妈的娘家,也就是现在我所居住的地方。他们来到这个地方连房子都不用租,我们这里有一片部队废弃不用的家属区,因为早些年部队的缩减裁员,让我们这里曾经那么辉煌热闹的部队营区显得空空当当,这里早就失去了往日那种部队特有的繁忙而又紧张的景象,留下的只是一座座废弃的空房子。可是,时间不长,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不过,这种热闹不是部队的那种热闹。这种热闹是那种市井生活的热闹,是炊烟袅袅升起,是厨房里飘出的饭菜的香味,是夫妻的吵架,是孩子的嬉戏。。。。。。现在的这里演变成了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在此安家落户的乐园。
婷婷的妈妈和爸爸也在这里选取了一套房子,这里部队留下的家属区的房子特别多,都是那种一排一排的平房,稍作一番收拾就可以住人的,前后左右都是像婷婷爸爸妈妈这样没有房子而又被迫选择外出打工挣钱的人。不过,这样的房子也不是随便谁想住谁就可以住的,它们早就被附近的居民瓜分掉了,只有那些像婷婷妈妈这样的当地人,他们才会愿意腾出几间房子给你居住的。因为大家都是当地人,当地人往往都是沾亲带故的,所以这样的房子只有我们当地人才有居住的可能。
婷婷妈妈的再次回家,让她的哥哥非常高兴。她的哥哥托人帮他们一大家子在这里找了几间房子,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希望。这样的房子和这样的居住环境,很是让婷婷和她的姐姐哥哥们兴奋,因为这里真的很热闹,一排这样的平房要住好几家,几乎每家的情况和他们家都差不多,都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两三个孩子在此暂住打工的。很快,婷婷就在这里认识了她的两个好伙伴,一个叫霜霜,一个叫佳佳,这是两个和她同龄的女孩,她们也和爸爸妈妈住在这里,而且她们住在同一排。从北往南数,第一家是霜霜家,第二家是佳佳家,第三家就是婷婷自己家了,这一排只住这么三户人家。这是一排排坐西朝东的房子,一共有**排的样子,大家在一起很是热闹。这一年是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应该是1993年吧,我听婷婷好像是这么渺茫的对我说过。
这个时候婷婷的哥哥和姐姐也找到了他们的好伙伴,世界有时就是这么巧合。当时的婷婷哥哥到了这里之后顺利的转学到我们这里的这所小学校,当时的他也许上一二年级吧,婷婷舅舅家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上学,比他高不了几个年级,亲情的关系自然而然让他们走到一起变成了好朋友。婷婷的姐姐当时也刚刚上二三年级的样子,她则和婷婷舅舅家的姐姐成了好朋友。有了好伙伴,让他们三个人很快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生活还要继续,不过,婷婷的爸爸在婷婷舅舅的帮助下很快的找到了工作。当然,他的工作还是依靠卖苦力为生,婷婷的爸爸也没有什么技术,只有跟着婷婷的舅舅来到附近建筑工地上干些杂活,就这样子,一家人的生活总算安顿了下来。
在建筑工地上干杂活又累又挣不到太多的钱。当时的建筑工地上的工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技术含量的的工种,比如砌墙、铺瓷砖、木工、钢筋工等等,这些工种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干活不怎么累,但是他们的工资收入却比较高。还有一种就是像婷婷爸爸这样的杂工,他们是整个建筑工地上最累的,什么苦活脏活累活都需要他们去完成,比如搬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