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在皇宫给李世民讲述光怪陆离的取经之旅,听得李世民废寝忘食,比追剧的人还起劲,好在唐僧也不卖关子,能一口气讲完一难,是妙趣横生。
要是唐僧的佛法也这么有趣的话,估计也不会门可罗雀了。唐僧的唯识宗学派高深莫测,曲高和寡,枯燥乏味,根本吸引不来信徒。虽然他说得很有道理,但群众不喜欢,群众就喜欢顿悟,平时照吃照玩,并不耽误,但有朝一日顿悟就能成佛了。
传递知识的大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讲故事,诸子百家能广为流传可不就是因为他们善于讲故事,作类比么。不会讲故事,只会枯燥地讲道理,根本没法流传。甚至西方教最流行的也是机锋,什么拈花一笑,顽石点头,指月之指,风动幡动这种趣味小故事。
甚至是到了王阳明的时代,也有山中观花这样的故事。至于到了清朝,就算是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思想家颜元,也因为没有什么小故事,而不为人所知。
清朝的士人对宋明的思想界是进行批判的,因为满清入关,士大夫的存天理灭人欲被动摇了,士大夫到底能不能保家卫国,到底能不能承担一个国家的治理?颜元在明末清初就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士大夫到底还行不行?
行,是为什么?不行,又是为什么?
总之他反对玄学,古训等卖弄学问的学习态度,而是支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最终他反对的并不是士大夫,而是反对士大夫从宋到明建立发展的思想,认为到了明末士大夫阶级不但不务实事而且戾气很重,所以才导致满清入关。
其实真要反思大明灭亡的话,士大夫阶级才是应该被推翻的,毕竟士大夫阶级可是财富的主要持有者。
所以颜元的说法就是士大夫,行;士大夫思想,不行。所以要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士大夫思想,这样才能继续维持国家的发展。最后大清算是接受了这种说法,也就和原来的士大夫阶级达成了协议,士大夫就可以在清朝继续下去。
到了之后,清朝士大夫就开始疯狂批判‘存天理灭人欲’了,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士大夫早就代替了贵族,另一方面批判宋明思想也是皈依者狂热,不批判宋明思想,怎么让大清知道士大夫现在是死心塌地跟着大清,而不是怀念大明呢?
总之这些事情都说明一个好的思想家想要被人熟知,最好就是善于讲故事,不然就算再厉害也是默默无闻,不被人熟知。
唐僧的学问很高,奈何无法寓教于乐。从他在西游的过程中的行为也能看出佛法在他心中是神圣的东西,就应该严肃对待,怎么可能通过乱七八糟的小故事来解释禅机?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所以最后唯识宗最后沦为了小众,唐僧也被后来出现的文盲慧能打败。慧能大师有个优点,那就是他是文盲,他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构佛经,和唐僧照本宣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大唐这个时代还是文盲多,而且就算是有学问的人也不见得就愿意花费时间在唯识宗学习这种弯弯绕绕,而且有大量西方教专业名词的学问上,学起来和高数一样难,谁乐意啊。
唐僧并不知道未来自己的唯识宗会败在一个文盲手上,此时他是意气风发,觉得完全可以在大唐光耀佛法,让大唐百姓都通过学习脱离苦海,早登极乐。他是有自信的,认为只要自己把西天的佛经翻译过来,就能让所有人都前来学习。他实在是高看了大唐人对学习的热爱,大唐人热爱的是洗澡和看戏,学习还不能排在洗澡前面。
从东汉开始,就有专门的洗澡节假日,休沐。
延续到大唐依旧有这个节假日,有时间不如去洗澡,没必要学习这么复杂的佛学。
唐僧在回忆取经的时候,他的三个徒弟正在芸姚家里胡吃海喝,也在聊西游的事情,当然在他们看来西游就是个麻烦,唐僧完全是增加工作量的负担,有时候很容易就解决的事情,被唐僧搞得很复杂。
大师兄,二师兄,你们可不能在师父背后编排他。”
“知道知道,就是说说而已。”孙悟空也不会编排唐僧,因为他说的全是实话,并没有添油加醋。
“你们算是大功告成了,我还有很多麻烦要处理。”芸姚也是倒苦水道:“在第二凡间,我这个截教教主被当做是魔教教主,根本不敢张扬。身为公主,还要为唐挣钱,朝堂上还有一群反对我的官员,还要和他们斗智斗勇。”
“经历风雨才见彩虹,百花神你现在也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以后一定会好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不用客气。”孙悟空安慰芸姚。
猪八戒也说道:“百花妹子,你别叹气,要我说你也别太辛苦,赚不赚钱的不重要,开心最重要。”
“我也就是发发牢骚,倒不是事情难做,而是他们不识好人心,我一片真心他们视而不见。”芸姚不是因为事情复杂为难,而是因为明明他们短视,他们朝四暮三,却没法责怪他们。
孙悟空也理解,当初他和唐僧不也这样么?“凡人就这样,不和他们计较就是了,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芸姚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在朋友面前唠叨唠叨,获得朋友的支持,能转化一下心情。
“当年我在高老庄也受委屈,他们还不是歧视我长得丑,我老猪也不和他们一般见识。凡人哪懂我们修士的远见啊,他们只会为自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