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肯定是饿不死孔夫子的,毕竟身边这么多神仙护驾呢。但神仙也不能乱显神通,所以能保孔夫子饿七天头晕眼花而不死,却不能变出粮食给他吃。
颜回如果能取回粮食,就能让老师更喜欢自己,所以他和芸姚约定好,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芸姚准备了小米,还有十根老腊肉,她要去试试能不能进孔子的私塾待几年。虽然她觉得孔子不会招收女子,不过试试也好,说不定还能留下一两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女子地位从春秋初期是一路下滑,到现在私有制已经推广,小农经济已经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家庭越来越多,女子在社会之中的地位越发偏向了主内。
颜回带回粮食,煮饭的时候先吃了一口。
孔子一看心里不舒服,觉得颜回不尊重自己这位老师,老师饿了七天都没吃饭呢,作为弟子怎么能先吃?
他老人家不会把这个问题瘪在心里,见饭熟了,就问颜回:“我刚才梦见先人,我却稀里糊涂先把饭吃了,再请先人吃空碗。”
颜回一听就知道孔子肯定是看到自己刚才先吃饭,所以心中不痛快,于是解释道:“刚才锅里进灰了,也不好丢掉,我就只能把进灰的一角吃掉。”
孔子一听知道自己误会了颜回,原来颜回不是贪嘴,不由感慨道:“本以为眼见为实,但现在才知道眼睛看到也不一定可信。本来以为可以相信自己的内心,但内心的想象也会欺骗自己。想要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的原貌真的是不容易啊。”
颜回听了五体投地,对孔子是真心佩服,就这点小事孔子都能说出这番大道理来,果然是诸子之首啊。
吃饱了,就应该反思了,毕竟要吾日三省吾身。得想想为什么他们推广克己复礼的道路如此困难如此荆棘,孔子找了子路,子贡,颜回三人想要听听弟子的想法。
孔子是文化人,所以拐弯抹角地说道:“《诗经》中有个动物,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在野外走来走去,没有方向,可不就是我么?是我的主张不对么?不然为什么会落在这个地步?”孔子虽然出身是落魄贵族,但他出名之后是迅速和劳动阶级划清界限,对于种地啊,做工啊,或者是在郊外无所事事都是深恶痛绝。
现在他被困在荒野,连城都进不去,这不是丢人现眼么?以《诗经》里的动物自喻,就是说自己现在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办了,感觉自己可能又要掉回劳动阶级了。
子路是个武夫,听了就说:“或许是因为我们平日里做的不够好,所以大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主张吧。要不就是我们还不够聪明,所以才会如此。”
孔子摇头:“要是平日里的德行足够就能让人任用我们的话,那伯夷和叔齐也不用死了。如果智慧能让人化解所有的困难,那比干也不会死了。”显然他不认为是自己德行和智慧的原因,因为德行更好、智慧更高的贤者也死得很惨。
比干挖心是商纣王时代的事情,而伯夷和叔齐也是那个时候的事情,当时周武王攻打殷商,这两个人宁愿饿死也不背叛商朝。
子路的说法被否定了,子贡这个有钱人为人比较圆滑,不像子路那么直接,他说道:“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主张太伟大,所以天下人没悟性,不能理解。要不我们降低一点标准,只宣传普通人能理解的那部分?”
孔子听了差点背过气去,子贡这是丢人现眼,君子能降低要求去迎合别人么?这么做的话,还叫什么君子?
“农人种地,勤勤恳恳,却没办法保证一定丰收。工匠努力工作,也不能保证每个作品都完美。我提出合理的主张,告诉他们如何治国,如何恢复周礼,也没办法让每个人接受。”就是说不被全天下人接受不是降低自身标准的借口。
最后就是颜回了,颜回对孔子是佩服不已,就和佩服元始天尊一样,所以他张口说道:“主张不被接受不是我们的错,是天下的错,我们只管去推广,他们不接受也不影响我们君子本色。反而如果不去推广,这才是我们的错。”
孔子乐了:“你要是发财了,以后我给你做宰。”这就是他想要听到的,推广主张不是错,不推广主张才是错,同时不接受主张也是错。反正自己推广了,已经无愧于心。
芸姚竖起耳朵听完,心想这孔老夫子还是个傲娇啊,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反思自己的主张是不是有不足,然后改进么?
竟然没人说要改进,只说降低标准,难道他们真的认为克己复礼已经完美无缺了么?
他们或许不认为完美,可也没人能提出另外一个涵盖天下的框架了,现在又不是百家争鸣的时代,除了孔子的克己复礼能包括天下之外,其他的哪怕是尊王攘夷都是有些偏颇的。
芸姚站在马车围拢的营地外,听完孔子帐篷里的对话,觉得差不多了,于是朗声对这批狼狈的学子说道:“请问这里是孔丘孔仲尼所在么?”她的大嗓门一喊,大家就都站起来看了过去。
一个风尘仆仆的女子站在营地外,手里提着十条咸肉,这是要帮谁拜师?
孔夫子听弟子说有人要来拜师,立刻整理妆容衣物,让芸姚进来。
就算是落魄得吃不上饭,但孔子的穿衣配色还是很讲究的,依旧很气派。他是个标准的鲁国壮老头,从虎口的老茧来看,是惯用右手击剑的。
孔子见芸姚问道:“是何人要拜师,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十条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