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我在三国铸汉魂
7.8军队成形、黄忠到来
邓枫上任太守半年后,上党郡兵大营校场。
“第一排,放!”随着高顺亲口一声大喝,旁边的传令兵猛地挥下红旗,第一排100名弩手扣下了扳机,100支弩箭呼啸着飞出,准确覆盖了距离大约70步的集群靶标。
这是一次专门组织的军事演练,目标是检验上党郡兵半年的训练成果。
弩兵采用三段击模式,先一步利用射程优势对敌方进行火力覆盖,因为这个年代的弓箭手、或者说整个华夏封建时代的弓箭手,有效射程也就50多步,“百步穿杨”那是给顶尖精英的专属。
所谓的一石弓,弹力在那里摆着,不可能有太远的射程。
射完了第一轮,本就在前面的三排共600长矛手以整齐的步伐扛着兵器向前推进。
弩兵随即跟进,边行进边上箭,待指挥官再次下令,弩手继续以三段击的模式,从前面的长矛手头顶继续覆盖射击。
距离敌人大约20步时,所有长矛手改为平端着长矛,继续推进准备近战,弩手则向两翼散开,准备继续对敌方后队进行侧方遮蔽覆盖。
总之就是尽可能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的同时,让敌人前后支援中断,最大程度为长矛手减轻压力。
这中间,按照设定是有敌方箭雨覆盖的,不过按照邓枫给步兵配备的半身札甲和铁盔,一般的一石军用长弓需要在20步距离才能有效射穿,而且绝大多数时候会卡住箭头。
只能用三棱破甲箭,才能保证20步距离的有效击杀。不过,当长矛手行进到距离敌人20步的时候,敌方步兵已经遭到了己方虽少两轮三段击的覆盖,远程火力剩不下多少了。
一旦敌方阵型打乱,张辽率领的300枪骑兵就会立刻以墙式冲锋冲过敌方阵型,留下一地尸体。
原本按照计划,他们也能在必要的时候以骑射的形式用骑兵弩发动攻击,不过至今他们也没能配齐强弩,只能暂时担任纯粹的近战枪骑兵。
游牧骑兵就算是骑射,大多数用的也是软弓,对无护甲目标的有效射程也不会超过40步,真正能够马上开硬弓的都是绝对精英,很多将领都做不到。
对邓枫的半身钢板札甲来说,想要有效击杀基本需要贴脸才行。而邓枫的两种弩,射程都是按照“有效杀伤皮甲目标”的标准设定的,绝大多数游牧骑兵能够配备的防具,也就是皮甲级别。
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硬碰硬的拼骑射,绝大多数草原骑兵也别指望玩过现在的张辽手下骑兵。
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一个配齐装备的长矛弩骑兵,成本相当于7个长矛手或者3个步兵弩手,还要是有不错骑马基础的士兵不少于3个月的基本训练才能基本发挥。
完全发挥的训练标准不会少于半年,这还只是说的装备、训练成本,平日里人吃马嚼,消耗也很恐怖,实在是太贵了。
这半年来,邓枫对所有兵种在训练中进行了调整,其实也就是步兵和骑兵。500骑兵没啥好说的,邓枫也不懂,所以全权交给张辽负责。
还是按照原本的装备,目前只有长矛,将来要配上骑兵弩;这次演习出动了300,剩下的200作为预备队。
步兵则减少为900人,仍然是高顺负责,这次演习中出动了600,剩下的300作为预备队。
弩手已经全部配齐,共300人,由王越的大徒弟史阿负责,防护与步兵相同。
所有强弩全都有背带,行军时背在身后减轻负担,每人36止弩箭,他们还会额外配备一把长约70厘米的环首刀作为自卫武器。
最后是重新设计了军装,其实就是嫌这个年代的衣服太繁琐,哪怕是普通人穿的也比较臃肿、复杂。
邓枫就把自己的衣服为蓝本,颜色不变,麻布材料(这年头没有棉布),适当截断下摆、收紧各个位置,再加上尽量合身和武装带设计,显着改善了人员形象。
除了战斗兵种,邓枫还搞了几个这个时代不存在的新兵种。
首先是工程兵,其实就是攻坚的床弩、投石车。
床弩全部采用铁胎弓臂,所有磨损件全部使用钢制,以至于重量、个头非常感人,但杀伤力极为恐怖。
邓枫全部按照马车标准配上了两轮弩车,战时以牵引形式机动,或者由6名步兵人力推行、操作,一共准备了20部。
弩箭分两种,一种就是小号长矛,作用是杀伤敌方人员,或者必要的时候钉在城墙上,给后续进攻提供方便,有效射程可达400步。
杀伤力堪称恐怖,就是射速偏慢,哪怕是随车配备了绞盘,三人合作上箭,也只有一分钟左右一发的射速。
还有一种是在长杆前端装了个长水滴形撞击头,专门用于摧毁敌方技术装备或者野战工事,如盾车、投石车、云梯车、箭楼车、木质墙壁、寨门等等,因为箭头过重,射程只有200多步,但专业性更强。
投石车只是搞出了产品,但并未量产,主要是暂时用不着,没必要暴露技术。
这一兵种属于战略级别的,由小昭负责管理。
其次是医护兵,这个由程灵素负责,专门购买——没错,是购买了大约50名脑子比较活泛的女子,招募根本一个人都招不到。
这个年代的女子虽然不至于像明清时代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绝大多数人想起的“军中女人”,就只有一种人——营女支。
正常情况来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