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第438章 出兵否关键在权衡

离开了李庄,魏怼怼的眉头一直紧紧的皱着。

他也不得不承认,李治说的有道理,大家一听到东征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般,倒是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若是东征的话,胜算几何。

所以,魏怼怼禁不住仔细思索起来,如果东征的话,胜算如何呢?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皇帝又召见一干重臣在两仪殿见驾。

李治身为晋王,还是神策军创建者,当然在召见之列。

这一次召见,朝野上下纷纷瞩目,因为就算市井小儿也知道,陛下这次召见是所为何事。

出兵还是不出兵,也许今天就能出结果了!

两仪殿静溢依旧,但是走进大殿,众人却感觉到气氛前所未有的肃穆、沉重。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庄严肃穆言,"众卿平身吧,今天召众卿前来,不为别的,就为新罗使臣求援之事,众卿觉得朝廷到底该不该出兵?"

"陛下,臣觉得该出兵,高句丽实在不把陛下、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所以,必须揍他!"程咬金急不可待的跳出来道。

原本李治就告诉他皇帝有意出兵,昨天他又听到了消息说,皇帝没看奏疏、却一直在看世界地图,所以他就愈发的坚信了李治的话。

皇帝是真的有意出兵,那还犹豫甚么?

尉迟恭也不落人后,连忙道:"陛下,该出兵,必须救新罗,若高句丽吞并了新罗必然实力大增,高句丽本就狼子野心,若实力大涨必定会成为祸患,甚至会对我大唐辽东得寸进尺!"

褚遂良立即出列道:"陛下,臣反对出兵,高句丽终究不是对我们大唐动兵,况且前隋征夫百万仍然没能攻克高句丽,所以,对待高句丽必须慎之又慎,臣觉得不宜轻启战端,不如派人前往高句丽申斥!"

朝堂上众臣吵个不休,今天在两仪殿也不过是重演罢了。

李世民的脸色依旧平静,文臣们引经据典,武将们大声吆喝着反驳,不过,让他有点疑惑的是,怎么魏怼怼今天的火力似乎不大啊。

环顾一圈之后,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李治身上,问:"李治,怎么一直都没见你说话啊?"

听到皇帝终于开口了,众臣安静了下来,目光全都落在了李治的身上。

李治拱手笑言:"启禀陛下,儿臣一直在听着呢,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众人一怔,都这个时候了,李治居然还想和稀泥?

程咬金等人更是一直在给李治使眼色,他们觉得李治今天是傻了,明明都知道陛下想派兵出征,居然还想和稀泥?

李世民面色没变化,认真听着。

李治对于众人的目光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继续道:"前隋三次东征,征夫百万,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埋下了亡国之祸,确实是前车之鉴!

而且,如果我大唐不出兵的话,坐视属国被覆灭,对我们大唐的威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若高句丽吞并了新罗、百济,实力将会大增,遗患无穷!"

李治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早就听过不知道多少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李治跟着道:"我一直不说话,是因为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若我朝吸取前隋的教训,只出兵十几万的话,胜算几何?"

只出兵十几万,那就算不上劳民伤财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只出兵十几万的话,能有多少胜算?

要知道,前隋征夫百万全都无功而返。

李世民沉吟道:"李治这句话说到点子上去了,若只出兵十几万的话,到底胜算如何呢?众卿不妨议一议!"

一时间大殿里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目露沉吟之色,显然都在沉思。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李治,问:"李治,既然你一直都在思索,那你就先来说说!"

李治笑言:"这两天,儿臣确实想了不少,不过因为儿臣并没有领过兵,所以对各军的战力不算了解,所以只能大略说一说。"

"第一,我大唐师出有名!是高句丽率先挑起了战端,我军是为了帮助属国抵抗进攻,征残暴之国,乃正义之师!"

众人点头,这确实算得上师出有名。

李治跟着道:"这第二嘛,我大唐皇帝圣明!这不是溜须拍马,相比隋炀帝亡国之君,陛下领兵席卷天下有着赫赫武功,登基以来更是知人善用,国力强盛,特别是在江南大开发之后。"

众人不由得再次点头,当今皇帝和隋炀帝相比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当今皇帝圣明当然很重要。

李治跟着笑言:"这第三点嘛,就是人和,前隋虽然征兵百万,但是人心涣散,又有何用?反观我朝,上下齐心,其力断金!"

众人略一沉吟,再次点头,现在的大唐相比前隋的乱局,可谓政通人和,确实可以算得上”人和”这两个字。

就连李世民都禁不住点头,这三点李治说的都很对,看的很通透。

李治跟着道:"这第四点嘛,说起来倒是有点自夸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辽东苦寒,要出兵辽东一大难处就是严寒。

当年前隋征辽东,冻死冻伤不知道多少人,不但非战斗减员太多而且大伤士气,而我们有了棉衣倒是可以无惧严寒!

还有就是火~枪和火~炮,尤其是火~炮和能轰炸的气球,实在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啊!"

李治连说了这四点,每一点都十分在理,不止程咬金等一众武将连连点头,就连房玄龄、魏怼怼等文官都禁不住点头。

李治跟着点


状态提示:第438章 出兵否关键在权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