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示对皇后生辰的重视,把狗粮洒满长安、洒遍大唐,李世民甚至将御宴设在了大唐朝政中心,太极宫!
因此,太极宫就被打扮一新,十分漂亮。
李治觉得自己是王爷,在大殿里位置应该会很靠前,但是他却无奈的发现,他的位置不过在中间偏前一点,他是小九哇,他前面足有八个哥哥呢,还有辣么多他都不认识的皇亲国戚。
这众多大佬,一个个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过,很快,李治就觉得自己这位置挺好的,可千万别被父皇看到啊,要是再逮着他作诗显摆,这谁受得了?
太极宫前殿很喧闹,但是后殿更热闹,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后殿全是女眷。
长孙皇后高居凤座,雍容尔雅、华美富丽,下首则是各嫔妃,然后是公主,然后是命妇。
"皇后娘娘,您这是甚么衣服?太漂亮了,身段尽显,你瞧瞧这金丝、这银线、这针脚,啧啧!"
赞美皇后娘娘今天所穿华丽旗袍的惊叹声、惊讶声、惊漾声,连绵不断!
长孙皇后听着赞美声,只是微笑着,心里却还在想着小九稚奴到底还准备了甚么礼物,说是要再给母后一个惊喜。
河间郡王妃招呼着太监们把一件件礼物抬进大殿,笑盈盈禀报: "启禀娘娘,太子殿下,诸亲王、公主驸马的贺礼到了!"
"哎呀,到了最热闹的时候了,娘娘真是好福气,孩子们一个个都孝顺!"
"不拘甚么,都是孩子们的心意!"长孙皇后温婉笑言。
"太子殿下进献硕大夜明珠一枚!"
夜明珠灿烂夺目,即便是白天也光芒四射,命妇们啧啧赞美。
"蜀王进献羊脂玉佛一座!"
"魏王进献王右军书帖一幅!"
长孙皇后听到看到王右军书帖眼眸一亮,她和李世民都最爱王右军的行书。
旁边的杨妃凑趣笑言:"这书贴可难寻,青雀真是有心,知道陛下和姐姐最喜欢王右军的字!"
长孙皇后笑言:"能淘来王右军的真迹确实不容易,青雀费心了!"
"齐王进献南珠一盒!"
……
气氛热闹,高阳手抄的道经,都赢得了命妇们的热烈欢呼喝采,这是个大喜日子,命妇们也确实都十分应景应情。
长乐静静的听着、静静地看着,心里却越过越紧张。
因为李治是小九,排行第九,所以贺礼放在了后面。
终于,四个太监抬着两个大屏风一般的东西走了进来,这个大屏风上面还盖着红绸布。
"晋王进献贺礼,琉璃镜。"
大殿里,安静了。
如果是大半年前,琉璃还能算得上瑰丽至宝,但是现在琉璃,早已进入普通百姓家;
谁又能想到九皇子晋王居然进献的是琉璃,不会直接从自己的百货铺子里,取了个琉璃物件当做了贺礼吧?
九皇子,你也太敷衍塞责、马虎潦草了吧?
别说大家觉得敷衍潦草,就连报名的太监念着念着声音都不自觉地小了下去,没了底气。
长乐抿着嘴想着一会儿该怎么为九弟圆场。
长孙皇后的见识与人不同,笑言:"一直以来,琉璃都是从西域传过来,但是稚奴却洞悉了琉璃的秘密,琉璃对于稚奴来说意义非凡,快打开让本宫瞧瞧,瞧瞧稚奴又弄出了甚么花样。"
稚奴孝顺,长孙皇后对稚奴也十分了解,知道稚奴送上了琉璃,她不但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更加期待。
况且,后宫皆在她的掌握之中,长乐因为小九儿稚奴知不知道要送贺礼、有没有准备而犯愁,她又怎么会不知道。
但是李治早早就卖了关子,说这是奶爸准备的礼物,所以,她一直很期待。
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哦,叫旗袍,还有高跟鞋,比她以前穿的高跟鞋,还高了一点呢;
所以她心里也十分体谅稚奴年幼,而她母仪天下是当今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甚么珍宝也不在放眼里了。
今天贺礼繁多五花八门,她最喜欢的肯定是王右军的真迹,但是高阳抄的道经,还有长乐绣的贺寿图,反倒更让她心里觉得更亲切一些。
听到李治进献的是琉璃镜,她,很期待,因为她深知奶爸的机巧,断不可能进献的是普通琉璃。
甚么是琉璃镜,这小九儿和他奶爸,到底还能玩出甚么花样?
四个太监抬着两个"大屏风",如履薄冰地把两个"大屏风"呈60度扇形、摆放在殿前一角。
高声喊着,"晋王殿下吩咐,请娘娘亲自上前来揭开红绸!"
长孙皇后轻抬凤腿,轻快地走到两面大屏风前,轻轻握住中间红绸带一拉,红绸很滑,两大块红绸应声落地。
长孙皇后期待的抬眼看去,只见镜子里竟出现了无数个自己那雍容美艳的面容和秀长窈窕的身影。
其中一个竟是如此清晰!
"啊!"
长孙皇后蓦然尖叫,甚至忘记了,掩嘴。
原本大家的注意力就都放在了贺礼上,所以大殿里一直很安静。
在长孙皇后发出惊叫后,大殿里就,更加安静了!
所有女人都一起齐齐地看向这两面巨大琉璃镜的地方。
皇后娘娘看到了甚么?
又是甚么珍宝,能让皇后在这样的场合发出惊呼?
夜明珠、王右军真迹,也都只能让皇后颔首微笑,但李治进献的琉璃镜居然能让皇后出声惊叫?
可如今,琉璃,不贵重了,更算不上,珍宝!
可,长孙皇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