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第159章 朕的诗竞不堪入目

李世民首先感受到的是,此书很怪异,每个字,似乎都是相同的,倒像是出自同一模子。

可随后,他来不及去思考这些,却被这第一页的图形、拼音、文字,震撼了!

首先进入他眼帘的,是一只绘制大公鸡,下头是拼音和一个鸡字,此后是鸭,鹅,爹,娘,男,女。

再之后,是一,二,三,四,五,之类……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这还真没有冤枉李治,这样,也叫修书?

对于古代人而言,书是神圣之物,终究印制的书或者抄录的书,其成本高昂,若非经史典籍,也没有印、抄必要。

虽然李世民知道这纸不值几钱,可即便这样,书籍也不可随意修,除非是经典传书。

特别是李世民在这本书中,看不到丝毫深刻的东西,里头都是粗劣到极点内容,修内容这样粗劣的书籍,简直是糟践钱粮。

李世民,好尴尬!

朕也算是文武兼济、能文能武了,可朕的儿子,若只修出这样的书,只怕真要见笑于人。

他内心连连叫苦,这下子,恐怕朕也要被天下人笑话了,他抬眸,眼神复杂地看了李治一眼,登时又低下头看这书,再往后,则是类似于歌谣内容,都是一二三四五、梨柿枣橙瓜之类。

李世民越看越是不可思议,他尬极,却不好意思昂首,迎接众臣满满好奇的眼神。

这就是两种世界观的,大碰撞了!

于是,他故作镇静低头继续翻书,到了十五页,李世民,愣了。

嗯?

这有,一首诗。

可这诗……

他,竟是,熟悉,相当熟悉。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眉。

这,这不是朕的诗吗?

朕这儿子李治这个小家伙,竟将朕的诗也放在书里。

有趣的是,下头还有专门对此诗的释义,释义文字非常浅白,来说明此时此刻作诗之人的心境。

还有专门诠释此诗妙在何处。

甚至,再下头,还有关于此诗如何恰到好处的与格律契合。

在释义的最开头,竟还有一个括弧,里面备注两个字——必考,必考是神马意思?

李世民凝视着自己的诗,思绪悠悠,这是自己得意之作。

最近,政务众多,李世民也没有好心情作诗,但这旧诗摆在面前,再读一遍,竟仍然,如沐春风。

可惜,已至秋日,再无春日心境,可再读此诗,还是能遥想到春光明媚之时的好心境。

徐徐抬眸,李世民心情复杂地看了王玄燕一眼:"王卿家,依朕看,此书也不是一无是处、极为低劣。"

此言一出,百官,嗡嗡。

唐朝风气开放,朝堂上没有太多规矩,王玄燕乃是大儒,又是御史,他既弹劾,肯定是必有所出。

哪里想到,皇帝只一句,也不是一无是处,直接将王玄燕顶回去了。

王玄燕板着脸,觉得受到严重,侮辱;俺是大儒啊,俺出身太原王氏,老夫说此书粗鄙低劣,怎么会有错呢,你这么说,岂不是说老夫水平不高!

于是,他正色,言。

"陛下,臣已断言,此书,一无是处无可借鉴,这内容,粗鄙低劣不值一看;臣从未见过哪本书,粗鄙低劣如此,莫说不登大雅之堂,便是看一眼,都污眼睛。"

王玄燕态度很,强硬。

李世民脸色,大变。

朕的诗,粗鄙?

如此好诗,是你不会欣赏!

可李世民终究是明君,强忍着没有发作,只微笑言:"可朕看,此书,尚可。"

谁也没有想到,皇帝居然当着百官面,为自己小儿子、晋王,出头且强硬。

王玄燕神色,微变,沉默片刻,本想索性就这样算了,却又觉得众目睽睽,堂堂监察御史若是退缩了,面上无光!

于是,他振振有词:"陛下是九皇子之父,如此偏袒,这不是国家之福。"

百官们听到,也不觉得有神马奇怪。

终究,御史本就是,风闻奏事,神马芝麻事都向大里说。

可那知,此言一出,李世民,虎目猛张,看李治一眼。

"晋王,你有话要说?"

李治心知这些东西,那些大儒们是绝对看不上的。

"父皇,此书乃是儿臣呕心沥血之作,为的便是教书育人,别无他想。

此书之中,罗列授人识字之法,也收藏了诗词佳作,更有不少极好文章,实为奶爸他们那边巅峰之作。

若是王大人无法欣赏,这是因为王大人,学贯古今,开蒙之书,王大人当然是看不上眼。

当然,此书虽是开蒙,可儿臣收录的诗文却是极好,堪称上乘佳作。"

王玄燕不敢招惹李世民,可听李治辩解,乐了,似笑非笑:"汝黄毛小儿,也敢议论诗文?"

李治懵逼,尼玛,你居然不知本王如今誉满长安、天才神童,才华横溢都溢到《马屁宝典》上了。

今天,李治也算是见识到了这等世族清流的傲慢了。

许多人都知道李治的诗名才华啊,于是,莞尔!

当然,也有人皱眉;

其中一人,面上古板,面色不善,欲言又止,也是一个御史。

程咬金等人脸色,不太好看了!

本来以为能杀一杀小九子威风,多一个垫背,似乎也没神马不好。

可现在,人家如此鄙夷这倒数第一的李治,这便令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们,蓦然,兔死狐悲。

大殿,出奇,安静。

却猛的,一


状态提示:第159章 朕的诗竞不堪入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