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我想打仗得个法国勋章。”王文忠这么说着,又想起这两个多月来的堑壕“和平生活”,打仗立功得勋章的机会似乎越来越渺茫了,已经对露易丝用心的他哪能不急?法国政府也管不着民间的这些破烂事儿,干脆给出一个规定,中国远征军的官兵们如果建立战功,得到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就有“资格”把相好的娶回中国或者自己留在法国。
“你不打算回去了?”
“回!当然回去里还有老娘和妹子、弟弟,一大家子人呢!“
“这还成个话。”李绍章笑着赞了一句,正要借题发挥把王文忠树为榜样的,却听头上的掩蔽部顶盖发出“嗙”的一声响,众人吓了一大跳,又纷纷抓起武器跳起,只等排长一声令下。哪知声响过后就没了动静,准确的说,那声响变成了一种轻微的什么东西滚动的声音。
“谁去看看?”李绍章问了一句,王文忠起身就出了掩蔽部,向东边高地看了一眼,一跺脚跳起看了看,说:“有个铁筒子。”接着翻身跃上掩蔽部的顶盖,就势快速翻滚起来,翻滚间眼疾手快的抓住铁筒,跳下堑壕。
高地上的德军明明看到下面的情况也没有开火,距离四百余米,用重机枪一通打,就算王文忠属猫的有九条命也不够送。
李绍章接过铁筒掂量了一下,轻飘飘的,不可能装着炸药,再看铁筒子上有刺刀扎出的洞,显然对方不想让中国人误会里面装着毒气。打开来一看,一卷纸张写满了德文字母,说的啥呢?不知道!只能往上交。
德第五集团军司令官加尔维茨炮兵上将写给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官的亲笔信,三天后,也就是4月7日送到何向东的手里。此时,他正在法国预备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蒂埃里堡拜会尼维尔将军和芒让将军,顺便观摩这一厨攻作战。
战役已经由凌晨发起的炮火准备揭开了帷幕,只是蒂埃里堡距离前线足足有四十公里,又有一连串的高地阻隔,倒是一点炮声都听不到。
何向东得到的信已经不是加尔维茨的亲笔了,张孝准把信件翻译成中文,以工整的毛笔小楷誊写在信笺上,一眼看去倒是赏心悦目。至少,何某人是绝对没本事写出这么一手漂亮毛笔字的。
信,是潘正道写给菲力中校的信在德军将领中引起反响之后,在此时的恰当回应。加尔维茨炮兵上将表示“理解中国的立惩中国远征军与本部的对峙”,建议双方以骑士精神来进行这一场“迫不得已”战争,保证德军会如中国善待德侨一样善待中国战俘,相信中国远征军也会作出相等的回应。最后,炮兵上将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以职业军人的身份与中国同行亲密交流。
信,来得不早不晚,恰恰是在法军发起进攻之时。
信,加尔维茨炮兵上将在信中表达意愿的同时,何尝没有隐含着威胁之意,似乎,德军已经准备着发起一场对巴勒杜克的攻击,以作为法军发动埃纳河攻势的回应。
总之,何向东从信里嗅出了浓浓的火药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