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脱逃,给杨家老宅里进行的会议蒙上一层阴影。
拒黄州方向还没有“俘虏归营”的消息传来,据问询从黄州过来的客商百姓,黄州也未曾戒严,说明脱逃的俘虏巡防营哨官黄锦春尚未回到黄州。但是,民团与土匪从伏击巡防营开始,事实上已经举事,迟早会被官府知悉,在省城武昌的杨老根、姚恒修就危险了。
举事已成,接下来要应付的局面远比担心杨、姚二老更加重要。
测绘学堂两年学兵强忍担心,用铅笔在纸上绘制了武汉三镇形势草图,把督署、第八镇司令部、军械库、汉阳兵工厂、租界以及各标、营驻地注明,边画图边向与会者解说。
共进会和文学社已经在湖北新军中发展两千人,争取了三千多中下级官兵的支持。以上人员占了湖北新军一万六千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积累了相当雄厚的革命力量。与已经发动的麻城民团相比,即将发动起义的新军力量是当然主力,姚青松提出麻城民团配合新军起义的要求,何向东等人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但当姚青松要求麻城民团立即攻取麻城,向汉口进军、以策应省城举事时,何向东也是毫不犹豫,一口拒绝。
争执由此而起。
”以往起事失败的教训在前,所以我们要集中一切力量,突然发动,尽快占领省垣建立革命之政权,通电全国,号召四万万通报群起响应,达成举国革命之胜利j而,麻城民团八百人枪应该先行攻占麻城,而后黄陂,再向汉口进军,与在武昌发动之革命军两面夹击武汉三镇之敌,尽快控制三镇。如此,待革命成功后,在座诸位都于革命有大功,乃革命元勋,革命之政权必不亏待诸位。”
姚青松最后一句话,勾引了在座大多数人的功利之心,甚至于陷入某种幻想之中。
“咚!”何向东一拳砸在坚实的栎木桌面上,震醒了一些人的幻想。“姚先生既然提到以武昌首义号召全国之革命,也说到目前新军中革命力量占据湖北新军的三分之一,那我们可以说说道理算算账,再从全国的、敌对的视角来看待武昌即将爆发的革命,如何?”
姚青松看向杨正涛,希望这位“姑爷”说服“留美归来的教头”,杨正涛目视何向东,故作不察。
“按照姚先生刚才的说法,端方带走近一标,瑞澂、张彪又调走近一标分驻宜昌等地,武汉三镇之新军目前只有一万兵力,以三成为革命者计,为三千多人。以此力量发动起义,趁乱控制省城,而后向(长)江北进攻,夺群阳、汉口,需要多长时间?一天?两天?三天还是更长?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又有租界和各国领事馆,起义发动的消息必不能保密,清廷很快就能作出反应。再者,起义军暂时只能影响省城,周边地区无法作出有效控制,本树地巡防营,北面河南、东边安徽、南面湖南的清军很快就能抵达武汉,最可虑的是北洋陆军实力强大,有十万之众,沿着芦汉铁路一路南下,抵达汉口只需几天时间,其前锋估计只需一日夜就能开到,这些敌人谁去对付?以何种方法去对付?如果放任他们南下,革命军能否抵挡?”
一时间,姚青松无法回答何向东说理中的提问,毕竟他才是陆军测绘学堂的两年学兵,论军略,比那个“留美国学军事”回来的家伙差得太远。
“我们必须注意到,武昌一带还有巡防军统领刘温玉所部,还有楚江水师的舰艇,综合姚先生介绍的情况,我试做三个假设。假设一,革命军发动之后迅速全歼省城之敌,控制瑞澂和张彪,通过二人控制巡防军和水师。”何向东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停留在姚青松脸上,从他们脸色中得出一个结论——此假设并不成立,谁也没有把握做到。“如果省城这边不成,则拿下黄陂向汉口进军的麻城民团无异于孤军,势必遭遇敌军水、陆、南北西几路夹击,不仅无济于省城之事,反陷入自身危险,需要省城援军的境地。简而言之,绝不可取!”
“对!”
“是啊,就是这个理。”
民团众人彻底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纷纷出声应和。
“假设二,武昌之革命军未能在三天内拿下武汉三镇,则清军势必从水路、陆路增援。此时的麻城民团该如何作战?三个选择,第一,设法进入市区与革命军主力会合后,与清军主力对决,但前提条件是——民团从此地到汉口没有遇到有力阻击。一旦遭遇敌军阻击就很可能无法达成会师,孤军在汉口东北、黄陂西南的开阔地带,唯有被围歼一个结局。第二,南下黄州,袭取目前相当空虚的黄州城,设法抵御溯流而上之清海军舰队,但民团没有火炮,根本挡不注队,也挡不住水兵队登岸。第三,立即迅速沿铁路北上夺取武胜关,扼守天险,阻挡清军沿铁路南下,此选择将让缺乏重火器和基本训练的民团遭遇清军主力之重兵进攻,难以成功。”
此时,就算姚青松也默然点头了。虽说刚刚伏击黄州巡防营成功,可民团就是民团,不能与组织严密、训练多年、装备精良的正规军相比。一旦正面作战,民团只有被击溃、消灭这一个结果。
“假设三,一旦革命军与清军在武汉三镇陷入长期作战,民团是参加正面作战有利?还是在清军侧后袭击铁路线阻滞其援军,打击其后勤补给线扰其军心,牵制其有力一部削弱其正面力量?二者,谁更有利于战局?”
共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