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第290章 一个字头的诞生
退休了几年,前些年梁跃进在工厂里胡闹的时候父亲没少给他擦屁|股,现在梁跃进大小也算是个成功企业家了,还是全国知名的那种。

父亲梁爱军老怀大慰,这小子在外面折腾这么多年总算是闹出了名堂。

其实不算这次媒体的报道,梁跃进也已经给他父亲长了太多的脸。

光是挽救走向末路的营城印刷厂,就足够让印刷厂那些职工们感恩戴德。

经过这些年大伙也都明白了要不是有梁跃进一直用出版社的业务来给印刷厂续命,营城印刷厂早已消失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了。

现在营城印刷厂一提到梁跃进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再也没有人提他们父子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言论。

新时代集团的成立,让何平手下控制的各大产业基本都完成了企业改革,接下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目标就是上市。

当然,除了上市这个节点性的目标,新时代更重要的任务便是内容出海。

集团共有图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五大业务板块,其中又有各自的制作、发行业务和渠道,力争把集团内部的生态系统打造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

为了实现内容出海的想法,何平在新时代完成改革之后便要求梁跃进以香江为支点全面进军东亚市场。

有了之前几年的铺垫,行动不会有任何受限之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产生优质的内容。

集团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利用艺术村、作家村作为内容产业的基石,循序渐进的发展。

第二是拉拢、收购香江具有潜力的内容生产商为新时代所用。

第三是在东亚地区进行收购、收编一些当地的内容生产商为新时代所用。

第一步无疑是进展最为缓慢的,参天大树的长成需要经年累月的培养。第三步由于国别、文化的区别,开展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眼下想要快速扩充优质内容,收编、收购香江市场上优质的内容生产商是最划算、也是最快的办法。

八九十年代是香江流行文化风靡亚洲的时代,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种风潮更是达到了巅峰。

很多香江的明星成为整个亚洲的男神、女神,无数粉丝为之痴狂。

新时代完全可以借着这一波风潮高速发展几年。

林亚楠为了给关东影视打开局面在香江待了大半年的时间,对香江影坛现在的情况非常了解,何平、梁跃进在跟她沟通之后锁定了第一个猎杀对象——新一城。

新一城是由麦嘉、黄百鸣、石天于1980年9月创办的电影公司,原本隶属于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由地产财团九龙建业提供资金支持。

自1980年该公司成立以来,陆续出品了《最佳拍档》系列、《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开心鬼》系列、《搭错车》等多部创下票房纪录的电影佳作。

在八十年代邵氏与嘉禾争雄的香江影坛,硬生生的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正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新一城的股东结构是中影城电影(香江)有限公司占股72,石天占股19,黄百鸣占股9。

而中影城电影(香江)有限公司又是金公主和麦嘉联合成立的公司,金公主占股51,麦嘉占股49。

通过穿透股份可以计算,新一城真正的持股比例是金公主持股36.72、麦嘉持股35.28、石天持股19、黄百鸣持股9,这样的持股比例为新一城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新一城的这种分裂趋势就已经开始显露,只是由于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矛盾还可以调和。

但是到了89年开始,几大主创之间以及主创和金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了香江影坛公开的秘密。

香江那里的文隽透露消息,新一城很有可能在今年分崩离析,几个主创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见面就眼红的程度,难以调和。

绝大多数电影公司的倒闭都是由于业绩下滑,但新一城的停业却独树一帜,它是在最辉煌的时候戛然而止。

何平和梁跃进商量了半天,决定拉拢新一城的核心人物黄百鸣。

不要看后世2010年之后的黄百鸣好像变成了烂片制造机,但实际上在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黄百鸣可以说是灵气逼人,是香江最著名的电影才子之一。

把他拉拢过来,至少五年时间内可以为新时代提供一份巨大的助力。

为了表示诚意,梁跃进再次派出林亚楠,由她到香江诚意力邀黄百鸣加入新时代影视,担任电影内容总监并且给予五年十五部电影、三亿港币的制作计划和预算。

不光如此,黄百鸣还可以享受到电影投资的跟投权,保证他的收益,让他不仅只是一个打工仔,如果电影表现良好,他很有可能一跃成为打工皇帝。

新时代如此费尽心力和资本的拉拢黄百鸣,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黄百鸣对新一城的内容生产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通过黄百鸣,间接笼络住新一城七怪中的其他几位,再加上黄百鸣能够带来的新一城原创作团队,新时代影视转身之间便可以成为香江影坛的一方诸侯。

林亚楠在来到香江之后也没有辜负梁跃进和何平和信任,用半个月时间便搞定了七怪中的黄百鸣、徐克、施南生三人,收拢了新一城的半壁江山,也间接促成了新一城比后世提前两个月停业。

消息一经传出,便在香江影坛引起了剧烈


状态提示:第290章 一个字头的诞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