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是什么,这还不容易想到,无非就是省下一口粮食,会稽郡的人如果都饿死,那上面儿的官员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最好就是把那些没有劳动力,还要吃口粮的老人,直接通通放到山上,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只留下壮劳力和孩童,等这些壮劳力岁数大,也就直接丢到山上,自生自灭就好。
离开孙家,诸葛亮第一感受就是,到处都是战火横飞,也不能说到处,但是绝大部分人管辖的地盘儿,百姓生活的都十分的艰难,
“有的时候我就想知道,打来打去到底图什么,这天下兴盛的时候,百姓受苦,衰败的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
程清萍意味深长的说,自己没有那么厚的脸皮,直接剽窃人家的古诗句,所以这会儿用白话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
却没想到,就算是简单的描述,也让诸葛亮对她露出佩服的表情,大概这就是开挂的好处。
“香姬果然是心怀天下,心中的想法远非是我这种凡人,能够理解的,在此之前我也想过,百姓的生活该如何,直到听到香姬这一句话,才算是明白,无论上层人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底下的百姓,一直都处在受苦受累的状态。”
诸葛亮一脸悲痛的说,显然也不是在装模作样。
程清萍点了点头,这种情况在所难免,除非直接能够将封建国家,改成现在的共和时代,大家的日子才能勉强好过,但现在百姓的日子好过,也是因为科技。
因为粮食高产,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饱饭,甚至说还能够从国外进口东西,现在想要从国外进口东西,显然是不现实的,孙家也有港口,但是到底该如何出海,去哪个地方进口粮食。
都是问题,程清萍对航海一窍不通,这会儿自己和古代的人说,我们住的地方是一个圆的,从一个方向出发,一直走下去,过了多少年就可以回到起点,古代人会相信吗,必然是不会相信的。
所以自己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国家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所有方面都有人去经营。
“若是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我必然要设立科举,选拔人才,设立六部,广开言论。”
程清萍很认真的说,自己也算是提前把后事的制度提到现在,光是开科举,就是明朝时候才有的现象。
在封建王朝中,明朝也算是比较强大的,毕竟明朝的公主从未去蛮夷之地和亲,就算是盛唐,公主不也是被当成礼物,送到了吐蕃西域小国家。
“所谓科举,又是何物?”
香姬的话听起来有些不对劲,诸葛亮不明白这所谓的科举到底是何物,总觉得香姬的话有些奇怪,最后一个广开言论,自己是能够理解的,无非就是接纳和听取天下人的言论,这对于一个好皇帝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若是不能够听从百姓的想法,或者说听百姓口中说的事情,那王朝必然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所谓设立科举,即是设立考试,考生读一部分书籍以后,可以参加对应的考试,我建议将考试的学科,再进行进一步划分,比如说设立六部。”
知道诸葛亮肯定是不能理解,六部到底是什么,所以程清萍还得特意给他解释了一下。
“六部主管的方向各不相同,这些方向可以设有一些小的学科,只有通过小的学科考试,才能进入六部之中为官。”
当然就算是不准备进六部为官,想要外放,去其他地方做官,也要经过一定的考试,比如说应对一些突发情况,例如治水方面或者治理百姓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
这是程清萍纠结了很长时间,心里一个初步的想法,到底是古代,要有一个适应古代的政策,如果直接改良成现代的大学制度,那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上得起学,而那些有学识的人又很高傲,让他们去乡村里教孩子,他们是一百个不同意的。
“六部又为哪六部?”
诸葛亮这一会儿一本正经的问,虽然自己清楚自己跟随香姬是去孙家搞研究的,是搞机关术的,想利用机关术想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但是香姬现在说出来的这些话,真的是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
香姬已经有了一个完全的构思,却一直没能付诸于实现,必然是有原因的,在诸葛亮看来必定是因为,手中可用人手不足,毕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跟随在江东王身边,以求能够博得好的前程。
毕竟江东王和孙尚香这个江东郡主比起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只要脑子没有问题的人肯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江东王,而非是江东郡主。
自己跟随在孙尚香身边,不过是因为好奇她身边,那位能人异士到底是谁,另一方面就是自己更想进一步接触汉帝刘协,考察汉帝刘协的能力,若是他可以辅佐,自己从此之后必然对他忠心不二。
“所谓六部,有吏部,掌管官员升迁,入吏部的人必定是孤臣,又或者说是家世清白的,世家大族子弟就算是能力再为出众,也不得入吏部,当然后续这些条条框框,也可以进行放宽。”
程清萍也不想一杆子,打死所有的世家子弟,但如果真的让世家子弟,掌管六部升迁的话,那朝中必然又如同从前一般,都是那些世家大族横行。
寒门子弟不说是永无出头之日,但是到底是要淹没在人海之中,只要做不出来什么特别,能够引人注意的事情,那他们的一身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