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做生意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不然程清萍也不会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把管理学读到博士,说起来管理学,真的是一门涉及很广括的学科。
它不像是历史学,针对性比较高,管理学学的是管理,处理人际关系,但是你既然是要管理其他人,总要有能力吧。
公司的凝聚力很重要,但是在关键时候,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也很重要,所以说管理学,学的很杂乱。
最开始的时候程清萍觉得,由陆议和陆绩沟通完,自己到这儿,就不会有什么事,却没想到自己在华亭陆家,磨磨唧唧也呆得有小半个月,才算是把手里所有的事情都解决完。
这还是他处理的快,天知道边关那边,伯符哥哥的信,三天送过来一封,催着自己赶紧去边关,幸好华庭陆家到边关还算是近。
其实华亭陆家,已经算是出孙家的地盘,不过华亭陆家明面上算是属于汉朝廷的,没有养兵自重,主要是华庭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个县城能屯兵多少?再加上陆家现在的两位公子,都在孙家效力,也就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安全许多。
他们家也没有一争天下的心,更何况就算是有争夺天下的心,也得考虑一个情况,华亭路家世代出的都是文臣,却罕见武将。
现在这个年头,文臣并不多么真贵,珍贵的反倒是武将能够带兵打仗,一敌十的勇士,不然打仗的时候,还能请一群读书人过来磨嘴皮子?适当的养几个谋士,对于军队来说是有意义的。
但谋事太多,也就不值钱,你言我一嘴,天天军机大仗可就成菜市场了,一群饱读诗书的,博学之士在军机大帐里面吵架,这家伙传出去像什么。
所以说谁家养谋士,也就是养几个用起来顺心顺手的,能够用得上的,不然养一大群人,一天天乌泱泱的,确屁用没有,那不赶上开玩笑吗?
程清萍正八经的和陆家人打交道,才知道华亭陆家,为什么只出现陆议和陆绩两人,也难为这两兄弟能生得那般出众,这华亭陆家难怪现在衰败成这个样子。
虽然在外面还有几分薄面,却不值得被人放在心上,自己觉得,他家现在简直就是无可救药,一团死水。
咋一看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变化,自己的一洗净,让他们家代卖,程清萍都担心,他们在给自己的一洗净名声弄臭。
盘算着等回头孙家的东西,能够挂名往外卖,自己再把生意收拢回去也可以,或者说自己手底下可用之人多一些,能够自行售卖。
就算是这半个月都在这儿扯皮,程清萍也没有荒废,反正华庭这的小乞儿,都被自己收拢的七七八八,自己又把流浪者小队,用得上的几个头目留在这儿,让他们和潘璋一起主持大局,等消息收拢的差不多。
在一起送过去自己哪里,当然如果有什么特别紧急的消息,提前让人送过去也是可以的,反正有潘璋留在这里,程清萍还是放心的。
历史上潘璋便是孙权,身边用得上的人,到自己手里,当然不会让珍珠蒙尘。
等程清萍和季明堂一起去边关,孙策看到他们两个的时候,心里松一口气,这自己去好几次信,催促香姬赶紧过来,若是她腾不出来时间,就让汉帝刘协先过来。
天知道这段时间,又有人闹起来,天天让孙家给一个交代。
那人是汉帝刘协自己杀的,跟孙家有什么关系,有本事去找汉帝刘协算账,凭什么同孙家较劲,当然这种话孙策也只敢在心里发发牢骚,真的让他去和外头的人扯嘴皮子,他也扯不过人家。
要说这些事情,里面没有董卓在暗处推波助澜,是绝对没有可能的,季明堂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初想办法留下来董卓的性命,好像是个错误的选择,如果说董卓现在没命,自己也就不用发愁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更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从长江前线转一圈儿,程清萍就发现一件事情,外面的情况,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和谐,在吴郡富春县,自己的日子过得太过于安逸,传到这里的消息也是有许多问题的。
自己下意识的觉得,现在的长江前线太平的不得了,根本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战事,伯符哥哥以及江东子弟,都可以休养身心,但亲自去看一遍才知道,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太平,用不了多长时间,边关便会起其他的战事。
想想也是这样子,整个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不就是打来打去的,哪里有谁能够守得住一时的太平呢?现在孙家能够安稳个两三个月,已经是侥幸至极。
伯符哥哥也和自己说了,前段时间孙家招募两万的江东子弟,这段时间正加紧训练,等日后打起来,这两万江东子弟就是孙家的生力军?
孙家的地盘小,生力军着实不够多,哪里像袁术等人,占据着广袤的地盘,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有人,加入他的阵营之中,当然这些人死的也挺快的。
谁让袁术一天到晚,也不想着稳固局面,只想着征战四方,占据地盘,急于把自己的地盘扩张到,一个庞大的程度,好能够灭汉室,自己称帝。
要说各路诸侯没有自己称帝的心,程清萍还真就不信,要真的是忠君爱国,又何必去带兵打仗,在家老老实实做老百姓不就行吗?这个时候守得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对于汉室来说,就是最大的支持,
可每个人都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