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谍海偷天>第二百十六章 战略决策

上海的枪声震动了租界,震动了全上海!

也行将震惊全世界!

上海沸腾了!

出手了!

政府终于出手了!

咱们国家的军队终于出手了!

总攻,万岁!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憋了许久的那口恶气,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发泄!

民众再度走上街头,声援抗战!

不需要任何人的动员,民众开始纷纷自发的捐款捐物!

这一刻,中国民众的爱国热忱被彻底的点燃了!

枪炮声,从开战伊始便没有停止过。

前线,在那血战。

中日两**队已经杀红了眼。

在卢沟桥事变开始恶化,迅速地扩大成为华北事变的时候,中日双方的领袖们,都在计划一场历史的大决战。

但是,中日两国的军政决策者,在刚开始考虑决战的地点与方式之时,都没有把上海当成中日两军大决战的地点。

事实上,当时中日双方的军政领袖,都已经准备选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华北地区,就地进行军事决战的较量,中日的主力作战部队,开始向河北集结。

但是,中国方面的军事领导人,在考虑争取战略主动以控制战略轴线发展的大历史眼光下,断然决定,放弃华北决战,改在华东决战。

日本方面则是一直以为可以在华北进行决战,重创中**力,成功切割华北成为日本的新占领区,面对**在上海的挑战,日军有着皇军输不起的心理,所以被动地放弃了华北决战的计划而转往上海。

于是中日之间的战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局,原先预期的华北决战没有打热,反而是由上海的一个小型的冲突事件,迅速扩大成为中日战争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会战,从此中日战争的战略发展,也转为由中国方面主导的局面。

委员长当时也是倾向于在华北展开决战的。

但他很快就被**中的年轻将领如陈诚、张治中等人,加上白崇禧、德**事顾问法肯豪森所说服。

他们都指出河北决战的地缘战略危机,假如日军在河北决战取得胜利,那么日军一路追击撤退的中**队,势必可以轻易渡过黄河,进入中原,然后就可以进窥武汉,切断中国西撤的战略通路,将中国由北而南,切开两半。

中国在西南大后方,根本没有储备任何的战力,假如日军一旦从北而南地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切割,那么中国就没有任何进行持久战的战略纵深,根本无法与日军进行“持久抗战”,也就是说,在战略上,中国非败不可了。

所以,中国要想执行持久抗战的战略,唯一的办法就是争取战略主动,改变战略发展轴线。

委员长知道,只有在首战就拿出上海、南京这片中国的军政经济中心与长江三角洲精华区,才能诱使日军陷入由中国所主导的战略运作。

这个战略远见,使得委员长不得不痛苦决定,纵使付出最高的战略成本也在所不惜,立刻转换首战的决战地点,由华北转换成华东,以上海、南京的重大地缘经济政治利益,来吸引日军跟着中国转换战略决战地点。

之后,设法以长江做为中国战略纵深轴线,节节抵抗,步步后撤,逐渐拉高中国的地利优势,同时也将抗战的战略资源,同步移转到长江上游的大西南地区。

从政略而言,委员长也很清楚的知道,中国自从清朝末年以来,已经出现四分五裂的发展趋势,外国帝国主义又介入挑拨,中国内战多年,不但国家元气大伤,而且各个派系与割据诸侯彼此之间结下“深仇大恨”,所谓团结抗日,曾经也被怀疑为消灭异己的斗争工具之一。

所以要想取信于各路诸侯,要想取信于全体人民,这次的抗战是全民一致的民族战争,身为中央军的领导人,就必需拿出证明,先将自己的部队与自己的地盘,不计牺牲与代价的投入这场全民抗日战争之中。才能表明,中央以行动证明抗日到底的决心。各路诸侯才会义无反顾的齐心投入抗战。

既然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引爆中日大战,那么就需要一个因势利导的环境与名正言顺的借口,这时候,日本海军送上了这个机会。

哪怕上海决战输了,中国,也掌握到了未来的战争主导权!

这个战略决策,委员长和政府最高层知道,可是中国民众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终于在上海和小日本开战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支持自己的军队。

大量的市民开始组织起来,给前线运送食物饮水,组成劳军团进行慰问。

刚刚在德培路解决了日侨武装的丁远森,这一路上至少遇到了三支奔赴前线的劳军团。

“这是做什么啊!”

劳军团的人看到拿着武器的特工们,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劳军用品纷纷朝着他们手里塞着。

“这是做什么啊!”丁远森再度重复了一句:“前线打得那么凶,这些老百姓上去做什么啊!”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前线有多危险!

“丁远森,丁远森!”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许莹!

许莹跑了过来,似乎把之前的不快全部忘了,她看了一眼丁远森手里的武器,又看了一眼丁远森身上的血迹,冲着后面叫道:“同学们,这就是我和你们说过的那个人!”

一群学生冲了过来,纷纷围住了丁远森和他手下的特工。

许莹兴奋地说道:“丁远森,你真


状态提示:第二百十六章 战略决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